大禹&大禹治水工程有多浩大?举世无可比拟,详细知识值得了解( 二 )


疏通弱水,导流经过合黎山,流入沙漠。今天的弱水河流入巴丹吉林沙漠,四千年来基本没有变化。疏通黑水导流经过到三危山,流入南海。这里的南海不知道是哪个湖泊,人们一般认为是青海湖。这是西流水系。
从积石山疏导黄河开始,到达龙门山,向南经过华山的北面,向东到达厎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大分伾山,然后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疏导沇水,向东流就称为济水,流入黄河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会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渭水从鸟鼠山开始算,向东与沣水会合,沣水又向东会合到泾水,又向东接纳漆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沣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这是黄河水系。四千多年来,黄河多次变道,曾经从山东流入黄海,又恢复到从渤海入海。现在已经无法准确描绘大禹治水之后的河道走向图了。但是积石山还能找到,在甘肃。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小河,汇聚成漾水,向东流汇合其他支流成为汉江。之后再向东,成为沧浪水。接纳三澨水,绕过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其中部分水源流入彭蠡泽,这个湖在南北朝的时候还存在,不是今天的江西省彭泽县。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流出,接纳另一条大河即沱江,然后再向东流,经过洞庭湖,一路向东流进大海。洞庭湖是因为地势太低无法导流入海而留下的湖泊。陆地上的很多湖泊都是这种情况。长江一路上接纳了众多的南来北来的江河,最终成为中国流量第一的大河。这是长江水系。
除此之外还有淮河水系等,这里就不多讲了。治水成功,中华文明如雨后春笋,急剧膨胀壮大。这是禹的不世功勋。当然尧舜也有功劳,他们是决策者。不过把尧的初衷说成为了人民的生活,有一些夸大。他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向不能到达都城的人收税,增加财政收入。所以治水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修通各地通向尧都的道路,禹写作的说明性文字之所以叫《禹贡》,本意就是为了九州上贡所做的工作。
大禹&大禹治水工程有多浩大?举世无可比拟,详细知识值得了解
文章插图

为此,禹详细讲述了自己开辟的上贡的路线,比如梁州的路线是这样的:贡物沿着桓水,转到潜水,然后离船上岸陆行,再进入沔水,进到渭水,最后横渡渭水到达黄河。尧都即今天的陕西陶寺遗址,在黄河岸边。这样就能上贡了。
在贡品中,青铜是非常重要的物资。鉴于黄帝采青铜制成三鼎,被“上天”认为功劳巨大,因此派了一条龙来把他接上天了,禹也要求各地贡献青铜,并且把青铜铸成了九鼎。然而这时候天柱已经毁坏,“上天”无法运走,所以禹也最终劳而无功。所谓“上天”,就是阿鲁纳奇。
大禹&大禹治水工程有多浩大?举世无可比拟,详细知识值得了解
文章插图

治水成功之后,禹把天下九州确定为冀州、豫州、扬州、荆州、兖州、梁州、雍州、徐州、青州,并重新划分了范围。九州其实并不是固定的,很多可以向外延伸。此外,还制定了五服制度,即以都城为中心,每向外500里称为一服,从内到外分别命名为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山海经》的所谓《海内经》《大荒经》,就是根据五服来划分的。禹为五服规定了各自的义务,其中荒服其实也是向外无限延伸的。划分五服,国都居正中。这就是“中国”这个名称的来历。
不管怎么说,大禹治水,绝对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工程。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复兴和壮大,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惜已经过去了四千多年了,地球上经过沧海桑田,已经很难寻觅当年治水的痕迹,也没有出土多少相关的文物。我们只能从古书的记载中去了解当时的情况,了解在全国范围内治水这一浩大的工程。在西汉时候,司马迁还亲自去看过很多大禹治水的痕迹。他不相信《禹本纪》和《山海经》的记载,但是相信大禹治水。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很多东西,那是无可辩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