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了。有小孩失足掉到了大缸中,司马光灵机一动,用石头砸开大缸,孩子得救了。那时候司马光才7岁,他也因此名震京师。课本中选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遇事不慌张,机智勇敢。近年,“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遭到了质疑。文物收藏家马未都提出:司马光砸不了缸,因为宋人根本烧不出大缸!他这个观点就一个成语打脸了。
【 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插图

马未都算不得一个真正的鉴定专家。严格说起来,他是文笔比较好的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干过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和王所、刘震云等京圈大佬成立影视公司,创造了一批优秀的影视剧,诸如《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
马未都和文物结缘,也是捡了时代的漏。上世纪,北京市面上的确流落不少好东西,这些文物就在小商贩手中倒腾,如果眼光好的话,能以超低的价格捞到好宝贝。马未都就曾经说,现在炒文物得太疯狂了,如果是不会捡漏,我肯定收藏不了这么多文物。马未都进入文物收藏行业,就是跟着这些街边小贩练出来的。
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插图

那么多收藏家、考古学家,怎么独独马未都出名了。因为他敢说、会说,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有多么专业。之前马未都参加节目的时候,就曾经反驳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说宋人烧不出大缸。他一套套离婚下来,北大历史系的女教授根本不知道如何反驳,倒是网友们提出不少观点,成功反驳了马未都的话。
马未都质疑故事真实性第一个论点就是,司马光才7岁,根本没有力气砸破那么大的水缸。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旁人既不好反驳,也无法接受。司马光砸缸的事情记录在《宋史》之上,他也因此名震京师。如果毫无理由地反驳,显得有点可笑。
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插图

马未都提出的第二个论点就是,宋人根本烧不出大缸。没有缸,何来的司马光砸缸呢?首先看一下《宋史》记载,“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里提到的是瓮,在讨论之前,应该统一主体。马未都拿出明清时期大缸烧制技术,孩子砸不开上了瓷釉的大缸。就算有陶制品,容量也装不下一个小孩。实际上,史书上提到的是瓮。
又有人要反驳了,瓮是装咸菜的,容量很小,怎么装得小一个小孩。很明显,史书中提到的瓮是用来装水的,功能和现在的瓮不一样,更别说大小容量了。早在宋朝之前,就有一个成语叫做“请君入瓮”,武则天为了抓逆党,研究了不少酷刑。其中一招“请君入瓮”,讲的就是来俊臣设计让周兴认罪,如果不认罪的话,就要被丢到瓮里面用火烤死。从这个成语看得出来,至少唐代的瓮能够装得下一个成年男子,更别说一个小孩子了。所以,司马光砸缸并没有什么不妥。
司马光砸缸&马未都说: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插图

至于宋朝能不能造出大缸,有网友提出很有意思的观点。如果宋朝没有大缸,怎么文人墨客要写大缸呢?这些大缸又是什么东西呢?玩弄文字游戏,实属没有必要。故宫博物院的考古专家杨静荣就说,宋墓一处壁画中,里面就画有大水缸。还有山东曾经出土过将近1米高的水缸。这水平了宋代有大水缸,而且装得下小孩子。
马未都否认“司马光砸缸”故事真实性,提出理由有点片面。书中提到了大缸,他自顾自地认为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上了瓷釉的大缸,以此为基础推翻了故事的真实性。他有没有想过宋朝的水缸和明朝的不一样。比如说清朝的大缸是铸铁做的,司马光无论如何都砸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