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陆游悲凉沉闷的一首《蝶恋花》,将免职后的心声写得婉转动人
【 悲凉$陆游悲凉沉闷的一首《蝶恋花》,将免职后的心声写得婉转动人】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陆游被派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麾下做幕僚,亲临南郑抗金前线,这对于一直心怀恢复大计的陆游来说,无疑是一展手脚的好机会,然而,不到一年,朝廷主和派势力便撤掉了王炎的职务,陆游被免职,奉命调回京城安置,对于陆游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在回京途中,陆游写下了许多抒发内心愤懑之情的名诗佳词。
文章插图
一天,陆游经过曾经军队的驻地附近,看到秋风瑟瑟,到处一片萧条景象,想到自己在南郑的戎马生涯,不禁心中生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愤懑感,于是便起笔挥墨,写下了下面这首婉转动人的《蝶恋花》词。
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开篇以景起兴,写萧条的秋景,营造出了一种悲凉沉闷的气氛,“桐叶晨飘蛩夜语”,梧桐叶在晨风中乱飘,寒蛩在夜晚鸣叫个不停,一写清晨一写夜晚,朝朝暮暮,词人眼中所见耳中所听,都是凄清一片的景象,可见词人无论朝夕,内心都是凄凉的,而凄凉的景色正如词人凄凉的内心,两者相互映衬,交织在一起。
文章插图
接着词人写羁旅之情,“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古人本有悲秋的习惯,但陆游此处,却不仅仅只有悲秋景之肃杀,而是寄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及个人身世之感。南宋时,金人占据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长安本是西北重镇,可现在却是金人的地盘,词人在王炎手下,本就有进取长安之意,可现在愿望落空,只能心有不甘地离开,这种“黯黯”之情,实在比秋景还要凄凉。陆游特意提到长安,是有非常深沉的内在意义的。
在这种极度消沉的思绪里,词人猛然发现已经来到了曾经的用兵之处,于是回忆起了自己以前的经历,“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大散关头、渭水旁边,都曾是词人“横戈盘马”之处,是词人立志恢复中原的所在,现在地方如旧,可自己的理想却彻底破灭了。而且,王炎的免职,也有可能带给金人可乘之机,倘若金人这时用兵大散关渭水一带,又有谁能横戈盘马呢?这两句虽然是回忆,但却高昂激烈,让人在肃杀低沉的秋风中,顿生一种豪迈之情!
文章插图
词到下片,却又急转而下,写江海余生,更表现了出了一种悲愤之情,说“江海轻舟今已具”。北宋大词人苏轼曾经在他的《临江仙》词中写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名句,希望能够游戏人间,不再过问人间种种烦恼事,而现在陆游“今已具”,似乎实现了东坡的愿望,可是,陆游这是气话,因为他接着又说“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戎马生涯、抗金复国,才是陆游真正的理想,他不想在江海中泛游而度过此生,他想实现自己统一中原的宏伟志向!所以,当现在他被调往京城,不能在前线的时候,他痛苦地表示,胸中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书良策,再也无人能够领会了!抗金事业遭遇挫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陆游虽然一腔热血,却毫无报国之门,除了愤懑之外,词人又能怎样呢?
文章插图
- 悲凉&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太悲凉,但这三个人的结局却是例外
- 烟花易冷#华晨宇越剧版《烟花易冷》与茅威涛唱出“陆游归来”,结尾画龙点睛疑似临场发挥
- 邂逅|邂逅诗词丨七首绝美《卜算子》,苏轼的最孤独,陆游的最经典
- 平生!岑参一首追悼平生之作,慷慨悲凉,深沉凄切,读来令人动容
- 诗人$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 除夕夜&陆游在除夕夜举杯未饮先作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灯火暖暖
- 贾琏$宝玉挨打后一片混乱,可有人会注意,作为父亲贾政的无奈与悲凉
- 林黛玉@史湘云比林黛玉的人生更悲凉,为何却很少有读者同情她?
- 插画#拥有“魔法”的插画家,用几笔涂鸦,将沉闷的照片变得趣味十足
- 赏心亭#陆游初秋时登亭远眺,创作了一首七律,沉郁悲壮,又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