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历史思维传递历史自信

志愿军|《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历史思维传递历史自信
文章图片

文章来源于《四川日报》2022年2月11日版
【志愿军|《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历史思维传递历史自信】电影《长津湖》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虎年正月初一在全国上映 。 影片中的故事也正好发生在72年前的虎年 。 在那个虎年 , 虎虎生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一带 , 与武装到牙齿的“纸老虎”展开了一场改变朝鲜战场态势的鏖战 , 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
影片以艺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 与《长津湖》相比 , 主题更集中 , 在细节的处理上下了更多工夫 , 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 《长津湖》未能展现的悲壮 , 在影片中得到弥补 ,触动人心的画面和深沉、悲壮、悠远的音乐 , 唤起人们对英雄的缅怀和崇敬 。 电影的主场景是冰天雪地 。 这是当年长津湖一带的真实写照 。 电影主题曲《雪花》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 冰雪是历史的真实 , 也是艺术的升华 。 在冰天雪地的大背景下 , 穿黄色军装的志愿军成为一种象征 。 这冰雪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种洗礼 , 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 , 一群特殊的人 , 面对一场特殊的考验 , 小我被冰雪覆盖了 , 他们成为纯粹的军人 , 成为命运与共的战友 , 成为生死相依的兄弟 。 天色似铅 , 云寒如水 , 洁白的雪、燃烧的火、血染的山岗 , 黄色的军装在枪林弹雨中流动 , 红色的信念在风中飘扬 。 白、红、黄作为主基调 , 构成具有厚重感的历史画卷 。
影片以家国情怀激发历史担当 。 英雄们为什么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因为他们胸怀天下 , 心中有爱 。 他们走上生死较量的战场前 , 面对祖国的方向 , 举起右手 , 高呼“新中国万岁!”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 人民当家做主了 。 长津湖战役期间 ,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 同仇敌忾 , 不到一年时间 , 全国人民捐献的人民币 , 可折合购买战斗机3710架 。 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身后 , 就是祖国人民 , 就是在自己土地上劳动的父母 。 战士们懂得 , 抗美援朝 , 就是保家卫国 。 谁不爱自己的亲人 , 谁不心疼自己的儿女 ,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妻儿老小远离战火 , 过上安宁的生活 , 他们燃烧生命 , 捍卫和平 , 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 梅生开着破车 , 从陡峭的山崖上冲向水门桥 , 他的口里含着女儿的照片 , 含着对祖国的承诺 , 含着对女儿深切的爱和祝福 。
影片以英雄群像表达历史敬意 。 水门桥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必经之路 , 炸毁水门桥 , 美军1000多辆装备车辆就会被堵截于此 , 就可以阻止美军南逃之路 。 这是美军的生命桥 , 因此派重兵把守 。 三炸水门桥的激烈战斗中 , 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 , 主要人物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种象征 , 都是一种寄托 。 “千里”让我们想到千里马 , 千里江山;“万里”有鹏程万里的祝福 , 也有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的自警自励 , 他们兄弟的姓名 , 让我们想起这支队伍的发展历程 , 此前已牺牲的“百里”让我们想到行百里者半九十 。 “梅生”让我们想起“已是悬崖百丈冰 , 犹有花枝俏”的诗句 , 他从山上冲下去的时候 , 化着了一朵梅花 , 绽放在我们的仰望里 。 “谈子为”表达了要为子孙后代有所作为的志向 。 “余从戎”表达的是我要去当兵 , 保家卫国的理想 。 “平河”则表明了追求和平的梦想 。 “第七穿插连”战斗到最后 , 只剩下伍万里一人 , 但这支队伍的灵魂一直活着 , 它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 “第七穿插连”是个艺术形象 。 但 , 战斗中的原型并不比艺术形象逊色 。 在三炸水门桥的历史事件中 , 志愿军一个排的战士全都牺牲了 。 幸存者 , 今年98岁的郭荣熙就是第一次炸桥的英雄 。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 “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 在朴达峰战斗所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全部战死 , 他与敌人搏斗受伤昏迷 , 复原后回到四川岳池农村老家 , 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 深藏功名三十多年 。 影片塑造的英雄群像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