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彩礼,不只是钱的事儿

老话讲“文无第一 , 武无第二” , 意即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主观感受 。 电影也是如此 , 不同的观众出于自身独有的背景 , 带着不同的兴趣或关切 , 往往会对同一部影片做出褒贬悬殊的评价 。 了解《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迷朋友们想必都知道 , 即便如今被奉为神作 , 当初也没能逃过这种命运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增加观影时的思考角度 , 也许会丰富我们的观感 。
即将上映的新片《今年过年就结婚》与银幕上的其他商业片差别很大 。 尤其在当下“流量为王”、特效堆砌的影视生态中 , 该片甚至让人莫名地生出一种“赤身肉搏”的感觉 。 然而 , 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 , 换一个角度来看 , 也许正是因为少了这些渲染和藻饰 , 才使这部电影的主题和部分桥段突显了出来 , 在某些时刻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
该片以彩礼为线索 , 贯穿起了三位年轻人及其各自家庭间的情感故事 , 探讨了金钱、婚姻与爱情三者间的关系这一经典议题 。 就彩礼而言 , 从三千多年前的古礼 , 到现如今的民俗 , 可以说彩礼一直是中国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特别是近年来屡现报端的所谓“天价彩礼”的新闻 , 也让公众们对各地区形形色色的彩礼风俗展开了热议 。
彩礼究竟是善良风俗还是陋规恶俗?礼金有没有合理的限度?是嫁闺女还是“卖闺女”?……这些问题一再挑起人们的兴趣 , 也展示出不同婚恋观之间的碰撞 。 由此来讲 , 该片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
也许每一位观看过该片的朋友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闪过一个念头:我和Ta将来的彩礼该怎么办?或者 , 当初的彩礼合适么?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 , 我们发现该片借助彩礼来对金钱、婚姻与爱情三者间关系所做的探讨还是可圈可点的 。 在笔者看来 , 该片至少有效地展现出了这一议题中的若干问题 。
面对女主的母亲所提出的高额彩礼 , 男主的爷爷不无抱怨地感叹道:几十年前的彩礼是几小件 , 后来是几大件 , 现在又是小汽车 , 将来难道还要升级成飞机么?这话虽然含糊 , 但已能听出实情——老人抱怨的不是彩礼涨了 , 而是涨得太凶 , 让他的孙子难以承受 。
的确 ,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 大部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 曾经的稀罕物件 , 如今看来已经稀松平常 。
问题在于 , 不同个体在经济发展中所获得的实惠千差万别 , 人们该以哪一部分人群的物质生活水平来确定彩礼呢?
当男方的经济情况低于当地的普通水平时 , 他所应付出的彩礼究竟是该达到当地的普通水平 , 还是仅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呢?其实 , 这不仅仅是一个金额的问题 , 而是爱情能否通过非金钱的形式得以证明的问题 。 或者说 , 这是人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用金钱来衡量爱情的问题 。
如果说电影中男主爷爷的态度还算温和 , 那么男主的爸爸的态度则强硬很多 , 并且还“旁征博引” , 据理力争 。 在与男主发生争吵时 , 男主的爸爸提到了同乡的另一户人家 , 该户中的老两口为了给儿子凑足高昂的彩礼 , 只好无奈地长年在外打工 , 就连过年都不敢闲下来回家休息 。 男主的父亲由此责问男主:“你结个婚 , 不能让爹妈太为难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在那些“天价彩礼”新闻的背后 , 一定有不少家长也追问过类似的问题 。 这一情节之所以颇为深刻 , 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人的家庭关系 。 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有“水往下流”的心理 , 即是说父母对子女的付出犹如水向下流一般自然 , 也可说为了能让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 , 父母们甘愿付出自我生活的全部 。 这一点在子女婚姻的问题上也不例外 , 彩礼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方面 , 其他如婚后的房贷、车贷以及照看孙辈等方面也都如同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