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升|沧县枣木加工工艺:“木疙瘩”变“金疙瘩”( 二 )


“太祖给我们留下了八字箴言——遴、净、汲、阴、样、制、磨、漆 。 ”张巨升补充 , “遴是选材 , 净是去外皮和毛刺 , 汲是泡水 , 阴是阴干……”
张巨升说:“由于枣木细密耐磨 , 用处非常大 。 过去 , 人们造船、打家具喜欢用枣木 。 擀面轴儿、镰把儿、拐杖、梳子、蒜槌子、占卜用的星盘、卖油梆子、月饼模子、纺线葫芦儿、木匠的刨床子、擀鞭炮的搓儿等耐磨用品 , 也多用枣木 。 ”
张巨升|沧县枣木加工工艺:“木疙瘩”变“金疙瘩”
本文图片

枣木文化的“生命力”
“一个地道的枣木加工工艺 , 从最初的选材 , 再到制作 , 得用四五年的时间 , 不痴迷真的坚持不下来啊!”张巨升说 。 每一根枣木 , 从树根到枝干 , 再到边角 , 能做出成品 , 都经过了无数次修整和打磨 。
在位于沧县纸房头乡的南小营村 , 由张巨升一手打造的枣木加工传承基地内 , 摆设着老子、圣人、寿星等枣木雕像 , 白菜、簸箕、茶壶等枣木根雕作品 , 以及笔筒、花架、花托、桌、椅、床榻、茶台、几案等枣木家具 。
“做枣木工艺首先是构图 , 要满足器物的基本使用功能 , 要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要美观、独特 , 要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揉进去 , 还要让使用者欣然接受 。 ”张巨升说 。 做家具时 , 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 , 他也十分注重品位 。 同时 , 为了结实耐用 , 每一件家具都是榫卯工艺 。
在雕刻艺术品时 , 就看当时的灵感了 。 拿起一把根雕“壶” , 张巨升说:“这把壶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 一开始 , 我想把这块树根做成哑铃 , 在制作的过程中 , 又几次改变想法 。 最后 , 从美学角度出发 , 把它雕成了一把壶 。 它看似简单 , 实则耗费了很多精力 。 ”
为了传承好这项技艺 , 张巨升于2013年创办了沧县枣棘工艺品加工厂 , 2017年又在加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沧州枣棘工艺品有限公司 。 企业在他的带领下 , 不断探索出新方法、新技术、新作品 , 枣木加工生产规模不断增长 。
“我的枣木产品不走、不张、不裂 , 美观实用 。 多年前 , 我们就将客户拓展到了新疆和东北地区 。 那里茶台、花架、台座的需求量比较大 。 ”张巨升说 。
今年33岁的张贺是张巨升的侄子 , 自幼爱好雕刻 , 现在正在和张巨升学习枣木加工工艺 。 张巨升在基地还腾出一间房 , 当枣木工艺教室 , 自己撰写并印制了讲义 。 稍有闲暇 , 张名彦、张名义、张名山等数十名徒弟和附近的村民 , 就来这里听枣木加工课 。
时间能让树木腐朽 , 雕刻却能让根木永存 。 如今 , 枣木加工工艺在张氏祖祖辈辈历代传承、精心研究下 ,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实用性强的传统技艺 。 他们用匠心精神将枣木加工与道法自然的传统风格融合在一起 ,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沧县枣木文化 。
“生长在枣乡 , 枣树和我早就交融在一起了 。 每天 , 我一走进操作室 , 闻着枣木的清香 , 心里就特别踏实 。 我老伴儿和女儿们也特别支持 。 她们看到我用传统工艺做出的家具和雕件 , 也感觉到让枣木焕发新的生命力 , 是对枣树最强烈的热爱和尊重!”张巨升温厚地笑着说 。
【张巨升|沧县枣木加工工艺:“木疙瘩”变“金疙瘩”】(采访人员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通讯员 徐 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