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花束般的恋爱,我不配( 三 )


家中的父亲威严而强势 , 要求小麦毕业后回老家做烟花生意 , 小麦不肯 , 于是父亲不再给他寄生活费 , 这变成了他放弃画画 , 转而向社会妥协的直接原因 。
而日本对男女社会身份期待的悬殊 , 也无形地塑造了男女主的矛盾 。 对小麦来说 , 男性身上有一副责任枷锁 , 他们因此要情愿或不情愿地为事业、家庭付出巨大心血 。
生活|花束般的恋爱,我不配
文章图片

恋爱就像两人三足的游戏 , 其中一个人改变了步调 , 而另一个人没有协同变化 , 那么这段爱情就会失去平衡 。 不过 , 如果他们都改变了 , 爱情是否会继续存在 , 这是另一说了 。
小绢就是那个与学生时代相比 , 没有改变的人 , 她依然纯真、固执、沉溺在自己的小圈层世界里 。
她讨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 于是辞去了会计工作 , 成为一个派遣员工 , 去了自己喜欢的策划公司 。 除此之外 , 现实情况也并不逼迫她做出什么改变:她是东京人 , 家境良好 , 不用承担经济压力 , 完成过高的角色期待 。
电影中 , 小绢的妈妈说:“进社会就像泡澡堂 , 进去前觉得痛苦又麻烦 , 进去后只觉得爽快 。 ”这段话当时还被小绢嘲弄揶揄了一番 , 但没想到的是 , 后来在她的恋人身上一语成谶——进了社会大澡堂之后 , 她爱的那个小麦不见了 。
小麦体会着职场的残酷 , 同时加倍地努力 , 想为跟小绢“维持现状的生活”奋斗 , 于是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客户、市场、领导 , 抛弃了画画、读书、音乐等等从前的爱好和信仰 。
曾经他用“那些很厉害的面试官看《野餐》 , 肯定会毫无感觉”的话来安慰面试失败的小绢 , 而现在 , 他却成为了这句话中的“他们” , 那群他自己曾暗暗鄙视的人 。
生活|花束般的恋爱,我不配
文章图片

小麦说自己也不会再为《野餐》动容了 。
这就是在成为大人的过程中 , 最吊诡、也最让人痛苦的部分——我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
缺乏自我表达的爱情 ,
摇摇欲坠
恋爱虽然是两个人的事 , 但却无法共享自己的那一部分 , 就像我们找不到一种好方法 , 用耳机共享一首我们都喜欢的歌 , 因为一首歌的左右声道是不一样的 。
直白地说 , 我们都活在自己对恋爱和伴侣的想象里 。 每一次现实境况的变动和被复杂化 , 都会引起一次想象的崩塌 , 而这样的崩塌 , 就是重新调整爱情的时机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合 。
在暧昧期和热恋期 , 以爱为名的“滤镜”虚化了两个人相异的部分 , 看起来是我们接受并包容了对方的不同 , 但其实只是我们选择性地忽视了分歧 , 在这个时期 , 分歧当然是不太能伤害到感情的 。
小绢和小麦并非“百分百合拍” , 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佳偶天成 , 那些不同 , 早在浪漫的初遇夜晚就埋下了草蛇灰线 。
小绢在看天然气罐电影的时候睡着了 , 而那正是小麦认为最有趣的部分 , 两个人的不同初见端倪 , 只是故事开场琳琅缤纷 , 悸动轻盈 , 一旦遇到不安和不悦 , 他们都会按下快进键跳过 。
但双双走入社会后 , 在这样重要的磨合期里 , 快进键失效了 , 小绢和小麦必须直面被撕裂开的、血淋淋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分歧 。
他们缺少的其实是沟通 。
在爱情马拉松的后半段 , 小绢和小麦最大的问题是:把兴趣合拍等同于意识同步 , 把爱好相同等同于三观一致 , 把爱情当作一种迷信 , 把心灵相通当作爱情的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