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讲述的年代武术已经没用了 , 但还没有被提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也就是国术的高度 。 所以这是武术的最低谷 。 这种时候 , 最能看出从业者的真实反应 。
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 , 武术从来不是一个非功利的行当 。 古人有句话叫作“穷文富武” 。 穷 , 学文没关系 , 因为科举制度的设计 , 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门槛 , 只要一个人能买得起四书五经 , 就能够去考科举 , 就有可能考中当官 , 所以又有句话叫作“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但是学武不行 , 学武你得请师傅 , 你得购买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 十八般兵器 , 你得有练武的场地 , 你要练身体 , 还得吃肉 , 得保障身体营养 。 所有练武的人 , 家里都得有点钱 , 学武的投资比学文大多了 。
那这投资通过什么回报呢?在古代 , 如果有战争 , 那么“学成文武艺 , 货与帝王家” , 你上战场去 , 像青面兽杨志说的 , “一刀一枪拼个功名” 。 如果没有战争 , 基本上只有两条出路 , 要不就是去当别人老师 , 开武馆 , 要不就是开镖行走镖 。
这两个职业相比之下 , 肯定是镖行比武馆要更挣钱 , 当然风险也更大 。 其实开镖行 , 也不是真的刀头舔血 , 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 其实大家都明白 , 江湖上行走 , 七分靠面子 , 三分靠武艺 , 面子大比什么都重要 。 你要是看过《十二金钱镖》这些早期的武侠小说 , 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 像后来新派武侠小说里那种大侠 , 一天到晚纯粹痴迷武学 , 或是行侠仗义 , 不需要考虑挣钱吃饭 , 那里面的江湖 , 实际上是后来被重新改造过的想象的江湖 。 而在实际情况当中 , 江湖就是这么残酷 。 如果没有挣钱的法子 , 什么都说不上 。
所以在武术的实用性丧失之后 , 明显出现了两条道路 , 一条道路就是像沙子龙的弟子那样去卖艺 , 去走会 , 把武术变成表演性、娱乐性的项目 。 另一条是像沙子龙那样 , 他有真本事 , 彻底放弃了武术 。 断魂枪“不传” , 谁来求都不传 。
可以这么理解沙子龙的想法:一套好的枪法 , 它要用在战场上 , 要在野店荒林显威风 , 不能是用在卖艺的场面 , 或者好勇斗狠的时候 , 那就失去了这套枪法的意义 , 是对这种技艺的侮辱 。
一个东西没用了 , 并不等于真的就没用 , 它可以成为一种被保护的存在 ,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但是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用来招摇撞骗 , 或者专给人瞧热闹的勾当 。
这就是沙子龙和他的弟子们根本的区别 。 而来求艺的那位孙老者 , 明显他是真爱武学的 , 自己也有本事 , 而且对武学有着一种特别的痴迷 。 但是即使如此 , 沙子龙也不能传 , 因为沙子龙不能肯定孙老者再往下传 , 这套独门枪法会不会被他的后人用来走会、卖艺 。 所以沙子龙宁愿让这条枪和这套枪法 , 跟自己一块儿进棺材 。 这种决绝本身 , 就体现了对断魂枪法的一种尊重 。
最近几年 , 大家经常提“匠人精神” 。 什么叫“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做一样物事 , 一丝不苟 , 但同时也要求一个尊重技艺的环境 。 真正的匠人 , 绝对不会因为环境改变 , 就变得马马虎虎 , 吊儿郎当 , 也不会不择环境、不择手段地去乞求别人的关注与热爱 。 老舍在《断魂枪》里 , 就特别展示了沙子龙这样一个有尊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态度 。 而这种态度 , 是王三胜和王三胜的观众不能理解的 。 所以王三胜这班人后来反过来贬低沙子龙 , 说沙子龙胆小 , 连句硬话都不敢说 。 慢慢地 , “神枪沙子龙” , 就被人们遗忘了 。
- 奥运会|传播奥运文化,人民大学启动“北京记忆 双奥之城”线上线下展览
- 关羽|长沙市开福区关公文化促进会第一届三次理事会召开
- 文化|春日唤醒计划:赏花赏画赏艺术! | 玩在春城
- 传统|全球连线|中国两代“非遗人”的传承:银纸作画 文化绵延
- 乌鲁木齐|传刺绣教舞蹈 博格达峰脚下小村落来了“文化服务志愿者”
- 艺术|“花开盛世”2022中国牡丹之都(菏泽) 牡丹文化艺术系列奖项评选进入评审阶段
- 乡村|河北大城:乐器产业拨动乡村文化“和弦”
- 玉雕|玉雕大师30年如一日守护玉文化
- |工作离家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三个职场人的体验告诉你
- 张莉|新书|张莉《小说风景》: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学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