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二 )


东坡寓惠期间 , 也常盛赞惠州民风淳朴、古道热肠 。 “邦人劝我 , 老矣安归” , 当地人对东坡在白鹤峰筑室终老深表同情和欢迎 。 “道俗来观 , 里闾助作”(《白鹤新居上梁文》) , 在东坡动工兴建新居时 , 他们又纷纷前来给予帮助 。 设计新居时 , 苏东坡把新居正厅取名为“德有邻堂” , 显然有感于此而发 。
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本文图片

设计新居时 , 苏东坡将正厅取名为“德有邻堂” , 盛赞新居邻居古道热肠 刘汉新 摄

历时一年倾囊建造 东坡“筑室作惠州人”
看中白鹤峰后 , 苏东坡果断地把建房的计划付诸行动 。 当年六月 , 他派遣儿子苏过到河源伐木作梁 , 自己留守白鹤峰 , 事必躬亲 , “费用百端 , 独力干办” 。 历尽艰辛 , 才有了自己的家 。 新居有客厅 “德有邻堂” , 书房“思无邪斋” , 左侧建造居室、厨房及厕所 , 屋的四周用廊庑连接起来 , 并在房屋四周、庭院及上山道旁都种上花木 。
苏东坡的新居在白鹤峰顶上 , 峰顶距离江岸边有百米之遥 , 生活取水十分不便 。 迁居白鹤峰之后 , 苏东坡便雇人凿井四十尺乃得泉 , 作诗“晨瓶得雪乳 , 暮瓮停冰湍”记之 。 此井打出水后 , 东坡还邀林翟二邻共享 。
值得一提的是 , 东坡营建新居 , 非但不假他人之手 , 也不占别人或公家便宜 。 当时 , 社会上有宵小风传东坡建房得到不当资助 , 远在韶关南华寺的长老重辩为此写信来问究竟 。 东坡清楚地告诉重辩说:“囊中薄有余资……到此(按指惠州)已来 , 收葬暴骨、助修两桥、施药造屋 , 务散此物 , 以消尘障……材料工钱 , 皆分外供给 , 无毫发干挠官私者 。 ”
为了营造白鹤峰新居 , 东坡几乎花去了所有积蓄 。 在新居落成前夕 , 他写信给当时的广州知州王古(仲敏) , 不无忧虑地说:“某为起宅子 , 用六七百千 , 囊为一空 , 旦夕之忧 。 ”
宋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 , 东坡父子从嘉祐寺迁入新居 。 长子苏迈带着苏过的妻儿也从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前来团聚 。 平时 , 东坡可以到邻居翟秀才家去聊聊天 , 到林婆家去赊酒喝 , 还可以到白鹤峰下的东江边去钓鱼 。 正如他在《答毛泽民书》中说的那样:“新居在大江上 , 风云百变 , 足娱老人 。 ”
在苏东坡的诗作中 , 不难看出他对于新居落成的喜悦心情 。 宋绍圣三年十二月 , 胞弟苏辙得知哥哥的白鹤峰新居将成 , 特写了《寓居六咏》以示祝贺 。 苏东坡写了《次韵子由所居六咏》说:“新居已覆瓦 , 无复风雨忧” , 可见常年遭受漂泊之苦的苏东坡以为终于有了安享晚年的地方 。
可惜好景不长 , 苏东坡在这倾囊建造的新居中 , 才住了两个多月 。 一道皇命 , 就匆匆地把他贬往天涯海角的海南 。

文人雅士仰慕之地 建议苏迹连线成网
数百年来 , 苏东坡祠一直是各地文人雅士仰慕之地 。 无论是朝廷命官或是过往游客 , “凡莅兹土者 , 下车即谒其祠 , 莫之或缓” 。 惠州府和归善县的重要官员到任后即行拜谒东坡祠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 。
苏轼|【惠州文脉·风物】碑坏诗无敌 千古鹤峰尊
本文图片

东坡纪念馆内 , 大量藏品展示东坡寓惠生活
文人更是留下诗文墨宝无数 。 自东坡之后 , 白鹤峰东坡祠是惠州艺文的重要产出地 。 这些作品 , 涵盖了自宋朝至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 作品的体式包括碑文、游记、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等 , 无所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