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昌|冯恩昌:奔跑于报刊杂志社

冯恩昌|冯恩昌:奔跑于报刊杂志社
本文图片

创作路上话艰辛
作者 | 冯恩昌
四、奔跑于报刊杂志社
从事创作 , 实现奋斗目标 , 拜师求伯乐 , 就要开阔胸膛 , 就要不怕受累多跑腿 。 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自己正是年轻力壮时期 , 为了搞好县里的新闻报道工作和自己的业余创作 , 奔跑访问过大量报刊杂志社 , 目的有二:一是为县里多发表新闻稿件 , 二是在创作上拜师学艺 。 跑济南次数最多 , 因我是县委报道组组长 , 担着宣传报道任务 。 大众日报是省委机关报 , 发稿后影响最大 , 所以每次去济南 , 就住在报社招待所 , 吃报社食堂 , 住下有专门房间 , 生活极其方便 。 我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 , 把稿子交给报社编辑后 , 在他们审阅期间 , 就跑其他报刊和文学方面的编辑部 。
那时因自己写诗和散文 , 跑山东文学杂志最多 , 去诗歌组特别多 。 80年代诗歌组四名编辑 , 在交往中都成了我的老师 , 稿子选用的多 , 还请我去他们家吃饭 。 一来二往感情深了 , 得到过他们许多帮助 , 省里搞文学评奖 , 都帮我说好话 。 由于经常到济南送稿 , 创作打开了局面 , 大众日报文艺部、济南日报副刊、《泉城杂志》等 , 都建立了友谊关系 。 他们主动给发表稿件和作品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为我列入出版计划 , 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多彩的风》 , 自己一分钱未投 , 还给出版了散文诗集《彩色的乡情》 。 出版社创办的大型文艺刊物《柳泉》 , 登了我多首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诗 , 如《花萼山》《黄昏在小院里喧闹》等 。 那几年整个济南市让我跑遍了 , 一些小型报刊我都去过 , 《山东经济报》《山东环境报》《山东侨报》《山东开发报》《山东人口报》《山东工人报》等 , 都联系了一两个编辑 , 给全县和我本人发表了大量稿件 , 对宣传临朐起过很大作用 。
冯恩昌|冯恩昌:奔跑于报刊杂志社
本文图片

我的创作 , 60岁退休之后 , 继续干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 我在职时工作繁忙 , 写作时间很少 , 做了很大努力 , 出版了5本小书 , 不过50余万字;退休后创作时间多 , 自己集中精力创作了二十七八年 , 出版了20部书 , 近600万字 。 看来人老了不能闲 , 要继续吃苦受累 , 天天写作 , 自能取得更大成绩 。 离岗后的20年 , 因儿子在北京工作 , 我和老伴去住了一段时间 。 在住闲的岁月里 , 我没有一天闲 , 前去拜访了多家报刊社 , 拜师求教 , 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中国花卉报、中国绿色时报、《老人天地》杂志 , 我都去过了 。
一个退休老人在对城市交通不熟的情况下 , 自己寻路访友 , 确实不容易 。 那时我没有手机 , 身上带着儿子、媳妇的电话号码 , 一旦迷了路、调了向及时联系 。 有时候找大半天 , 寻不到要去的报刊社 , 有时找不到要见面的编辑 , 心里非常着急紧张 , 深深感到寻人不容易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跑了几个月的北京城 , 收获还是不小的 。 《人民日报》采用过两三篇散文 , 《中国老年报》登了十几篇体会文章 , 《中国花卉报》采用二三十篇奇石花卉文章 , 凡去过的报刊 , 编辑都相当重视 , 一般都给采用稿件 , 他们觉得一个农村作者来北京写作很不容易 , 真有点另眼相看 。
创作要取得一点成绩 , 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自己觉得做些努力 , 多在精神体力方面投点资 , 是应该的 。 坐享其成只是幻想 , 所以我们一生创作的朋友 , 总得努力奋斗 , 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