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电影回顾|《波西米亚狂想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 | 爱猫小说家
春暖花开 , 又到了音乐节肆意的季节 。
前几天看到关注很久的乐队开始进行复工演出 , 激动之余想到等北京能办演出了 , 也许属于‘乐队’的夏天就来了 。
高中时候日子过的煎熬喜欢听民谣 , 期期艾艾地唱着生活的苦楚 , 小小年纪装作很懂的样子 。
大学时候就开始通过看乐队现场来释放压力 , 跟着摇滚重金属摇晃 , 总能倾倒出些酸苦滋味 。
我知道的乐队 , 有种魔力 , 让人在一时间忘却烦恼 , 挥舞双手 , 只顾当时的兴奋不已 。
他们的音域很广泛 , 乐器相互碰撞出的曲调 , 能解千愁 。
今天要分享的电影与乐队有关 , 它的高分评价多出自于这一支真实存在的乐队 , 让很多人看完后热血沸腾 , 侃侃而谈 。
波西|电影回顾|《波西米亚狂想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

《波西米亚狂想曲》 , 是皇后乐队众多经典曲目中 , 最能代表Freddie音乐风格及其个人特质的歌曲 。
【“波西米亚”(Bohemian)原指捷克地区 , 后来特指一群反社会传统、专注艺术的人群 , 以及一种浪漫自由的艺术风格;“狂想曲”(Rhapsody)来自于音乐术语 , 特指一段由不同章节组成的、风格流派各异、情绪节奏不断变化的音乐;也用来形容情绪的爆发 。 】
想必80年代的朋友应该特别了解这个乐队 , 我是在之前追乐队的时候深入了解过 , 可他们的音乐却到现在 , 一播放会让大家都跟着哼起来 。
于是这部电影 , 就是围绕这支乐队为主题的‘青春回响’之作 。
波西|电影回顾|《波西米亚狂想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Freddie Mercury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 , 这是一段充满爱、痛苦、接纳和音乐的旅程 。
Freddie Mercury曾是希思罗机场的一名普通搬运工 , 对音乐满腔热血的他 , 与Brian May , Roger Taylor和John Deacon组成皇后乐队 。 这个殿堂级乐队的从无到有 , 从疏离到重聚 , 从低谷到巅峰 , 仿佛就是Freddie一生的缩影 。 在最后的日子里 , Freddie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在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 , 将所有热血付诸于歌声 。
波西|电影回顾|《波西米亚狂想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

歌曲标题很好的诠释了当代摇滚的艺术形态:犹如波西米亚艺术家般的特立独行 , 以及激荡的情绪表达 。
有个小故事:
1990年 , Freddie Mercury的身体已经衰弱到几乎无法走路 , 他还在录制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张专辑 。 录制专辑里最后一首歌的时候 , 吉他手Brian担心Mercury太过虚弱无法唱出歌里的高音 。 在录音室里 , Mercury只回了一句“I'll fucking do it, darling” , 然后龇着牙喝干一大杯伏特加 , 完成了乐队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录音 。
巧合的是 , 这首歌叫“The Show Must Go On” 。 自知时日无多的Mercury , 绝不想给自己和乐队的音乐画上句号 。
一年后 , 主唱谢幕 , 但乐队演出继续至今 。
波西|电影回顾|《波西米亚狂想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

于是在19年大陆引进这部电影后 , 我还是去电影院看了 。
不能说电影拍得特别完美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我完全沉溺在这部电影中的演唱会里 , 和Freddie一起纵情高歌 , 唱响经典 。
皇后乐队(Queen) , 英国摇滚乐队 , 1971年在英国伦敦成立 , 由Freddie Mercury、Brian May , Roger Taylor、John Deacon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