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恶人”奇观:韩国影视的流量密码( 二 )


韩国人对于恶人的钟情与长情源自韩国本土文化中的首要要素“恨” , 许多文化研究者认为韩国文化的阴阳两面即是“兴”与“恨” , 极端化的情绪表达落实在现实或许不是好事 , 但戏剧化的情绪却成为影视创作的养料 。
观点评论|“恶人”奇观:韩国影视的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恨”文化总体是负面的 , 它的主要表现一则是冤屈 , 源自现实 , 道义不显 , 正义不伸 , 心中咒怨难以消除 , 是怨恨之恨;二则是悲痛 , 是强烈的、无法宣泄的负面情绪 。 韩国人所谓的恨是个体难以抗衡的 , 造成恨的源头通常是手眼通天的财阀官僚 , 或是法律保护的特定群体 , 这种悲痛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避免 , 进一步强化了其中的冤屈感 , 韩国人恨得长久 , 恨可以随着时间被淡忘 , 但不能被时间磨灭 , 恨会时常复活 。 韩国人在遭遇恨的状态时也会选择隐忍 , 隐忍的时间长了就会学会逃避、变得消极 , 放弃期待 , 失去希望 。 归根结底 , 韩国人的恨本质源自自卑 , 一切都是因为自己不行 , 所以才导致不甘的后果 。 当一个人行了 , 就会从恨的状态转向情绪的另一个极端 , 即是“兴” 。 这种二极管情绪本质也是儒家文化的边缘产物 ,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里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韩剧从九十年代的“韩流”起经历起伏 , 行政上的限制令也未能使其失去市场 , 社会文化历史积淀中的共同性难辞其咎 。
观点评论|“恶人”奇观:韩国影视的流量密码
文章图片

不止网飞在韩原创剧存在恶人奇观 , 回想一下不难发现 , 几乎每一部在中国国内引发舆论声量的热门韩剧都有大大小小的恶人 , 早期的豪门恶婆婆 , 到现在又蠢又坏吸食下一社会阶层骨血的大中小富人 , 再到眼下无良穷人和没有心的青少年 , 恶人无恶不作 , 观众整天被剧中的恶人气得肝疼 , 但靠着继续骂恶人、等着恶人受到正义的惩罚、等着恶人被更恶者制裁的复合动力 , 这些影视作品总是拥有不错的社会舆论热度和飘红的收视率/点击率 。 宣泄完情绪 , 观众回到现实 , 继续承受来自现实的压力 。 韩国有《熔炉》和《素媛》这样反作用于社会的先例 , 但绝大多数奇观化恶人的影视作品更多的只是在提供情绪出口 , 对公众认识社会问题 , 并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社会问题并没有什么正面作用 。 韩国能拍 , 和韩国人做得好、做得对 , 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 韩国人做了 , 不代表韩国人值得一个九分 。
对恶人的奇观化源自韩国本土文化 , 同时又非常符合当下公众习惯依靠“标签”和“设定”了解角色的新形态认知习惯 , 恶人奇观为观众提供了宣泄现实中不满的出口 , 只要外部压力在 , 有负面情绪在 , 有宣泄动力在 , 网飞在韩原创还能靠着这一“流量密码”创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