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四 )


亿康先达提出一句口号 , “Three is the baseline(在公司董事会中 , 至少要有3位女性成员)” , 在陆雁看来 , “3”代表多元而非形式 , 不是“KPI” , 而是一种象征 。 “不仅是在中国 , 其实全球都存在女性高管比例较低的情况 。 董事会已经从以往的‘人际关系网络’发展到对成员能力有更高的需求阶段 , 能力来自过往的经历、领导力和潜力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我们其实缺少多元化 。 ”
2011年 , 邱玉梅创办自己的猎头公司TalentLead , 她几乎每天都在和候选人以及企业沟通 , 公司在创立半年后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 之后业绩和利润都每年保持稳定增长 , 但她内心始终有一个遗憾无法填补:迄今为止 , 没有成功把一个45岁以上的女性猎到另一家公司 , 一个也没有 。 从整个市场数据来看 , 雇主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领导人存在刻板印象 , 比如会认为她们缺乏激情 , 创新能力不足 , 认为她们出差和到外地工作的意愿也很难调动起来 。
这个遗憾后来成为邱玉梅2015年11月创立睿问的原因 。 这个职业女性聚集的学习成长社群有“37岁开始学习飞机驾驶 , 后来成为首位环球飞行的亚洲女飞行员” , 有“生完5个孩子还7天跑完7大洲7个马拉松的女性”作为榜样 , 她们的存在本身激励人心 , 帮助更多年轻女性打破思维桎梏 , 看见更多可能性 , 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释放自己的光芒 , 完成职场上的蜕变 。
“地狱为那些不帮助其他女人的女人准备了位置” , 这句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的名言被制成相框放在睿问会客室的书架上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 , “男人能把事业做大 , 女人能把事业做好” 。 邱玉梅并不认同男性擅长开疆拓土 , 女性只擅长精耕细作 。 “马云强化了这个概念 , 但我实际的认知不是这样 , ’打江山’的女性大有人在” 。 她用“家庭教养”进一步说明误解在过去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植入人心的 , “就好像女孩子从小被父母教育要玩娃娃 , 要乖要美 , 不用锻炼逻辑和竞争性 , 认为那是男孩子的事 。 随着时代的进步 , 很多父母教育女孩的方式在发生变化 , 未来女性可以从事任何想从事的职业 。 ”
上市公司|女性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文章图片
《婚姻故事》剧照
美国心理学家埃莉诺·迈克比(Eleanor Maccoby)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中 , 对有关性别差异的1600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 她借此向人们展示:普遍认为的两性差异大多是人们杜撰和加工的 。
男性和女性在领导力上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博士后杨东看来 , 生理基因会带来一些客观差异 , 比如 , 研究证明 , 女性人群具有语言加工、情绪识别的优势 , 另外 , 女性对“负性情绪”的易感性要更强一些 。 “负性情绪”与“正性情绪”相对 , 包括挫折、压抑、愤怒、悲伤等 。
当笔者询问“这是否意味着女性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带来的打击”时 , 随即被指出“这是过度阐释” 。
领导力咨询顾问张琳也认为 , 在谈论女性领导力时 , 两种误解时有发生:一是认为女性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犀利和强悍” , 换言之 , 需要呈现“权威型”的“男性主导力”;二是认为女性领导者容易陷入“感性用事的陷阱” , 在压力下容易“情绪化” , 从而失去客观和理性的判断 。
此外 , 目前没有研究证明 , 女性的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比男性弱 , 杨东指出 , 这是社会文化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标签” 。 但吊诡的是 , 这样的标签一次次被领导层性别单一的现实“证实” , 构成谬误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