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本文图片

【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能以径寸之木 , 为宫室、器皿、人物 , 以至鸟兽、木石 , 罔不因势象形 , 各具情态……”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描写的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以精巧见长的独特技艺——微雕 。 济南微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也是这样一位“奇巧人” , 他能在发丝上刻下“和平统一 天下为公” , 能将唐诗、熊猫等雕刻在米粒大小的骨片上 , 能将花生米大小的玉石制成精美壶具 , 并刻上李白的《将进酒》……
王天明1949年生于上海 , 自小练习书法、绘画 , 在临沂一军工厂干过钳工 , 还在济南生产制造过教学仪器 。 当年 , 他是单位出了名的“修表能手” , 被他修好的手表加起来有上千块 。
看他心细手巧 , 20世纪80年代末 , 有朋友建议他尝试下微雕 , 还带他拜访了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杨瑞生 。 “杨先生是我的‘一字之师’ , 当年他的一个‘练’字让我受益匪浅 。 ”从此 , 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 , 他就拔掉电话线 , 开始练习刻蝇头小字和雕刻技法 , 一直到凌晨两三点 。
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本文图片

人生的每段经历都是财富 。 当年以为要干一辈子钳工 , 所以刮研、锉削、钻孔、抛光等技术 , 王天明样样都精通 。 而这些与书法、绘画一样 , 都是微雕的基本功 。 现成的斜口刻刀不够尖 , 也不够锋利 , 他就用油石自己打磨雕刻工具:三棱刀、四棱刀、六棱刀 。 一支用了多年的自动笔 , 笔芯是一根细细的钢丝 , 头部更是磨得比针尖还细 , 他的很多精品就出自这支自动笔 。
很多人认为微雕是个眼力活儿 , 甚至得在显微镜下雕刻 , 其实不然 。 雕刻时 , 他摘下老花镜 , 拿起刻刀 , 只见手腕稍稍抖动 , 玉石上的粉末便越来越多 。 几分钟后 , 他拿起笔刷将粉末扫掉 , 一行行小字就显露了出来 , 拿着30倍放大镜一看:“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微雕|发现山东手造丨济南微雕:花生米大小酒壶上刻着《将进酒》
本文图片

“微雕完全凭感觉 , 一切都在心里 。 ”王天明笑着说 , 这就需要大量积累 , 书法、绘画、文学、雕刻等 , 都必须精通 。 为了在创作时能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 行书、隶书、小楷等字体 , 他都信手拈来;《论语》《道德经》《兰亭集序》等名家名篇 , 他都能脱口而出;孔子、老子等人物脸上有几条皱纹、嘴上有几根胡须、袍子上有几道纹路 , 他也都牢记在心 。
《三绝酒具》是王天明的经典之作 , 集微书、微画、微型工艺于一体 , 由一壶、四杯、一托盘组成 , 重2.6克 , 刻有300余字诗文 。 壶身花生米大小 , 刻有李白《将进酒》全文 , 壶肚与壶嘴相通 , 上有盖 , 可盛酒;托盘直径约4厘米 , 刻有《李白醉酒图》及诗作《月下独酌》;每只杯子绿豆粒大小 , 分别刻有李白带“酒”的诗句 。
“这个作品我花了一年时间 , 先雕刻酒具形状 , 再刻字和画 , 酒壶做了五六把 , 杯子做了二三十只 , 才选出来这一套 。 ”王天明介绍 , 1994年他带着这套作品去瑞士参加展会 , 有人曾出价10万美元 。
王天明的母亲是梅兰芳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秋 , 她曾在现代戏《红云岗》中成功了塑造“红嫂”这一经典艺术形象 。 为了纪念母亲张春秋从艺80周年 , 2014年 , 王天明在9块邮票样式的玉石上雕画了母亲塑造的经典舞台形象 , 并刻上了她的京剧唱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