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叶兆言:回归写作初心的“父亲之路”( 二 )


“像我这样一个人到哪儿都做‘孙子’真的很尴尬 。 我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 , 40多年写了很多很多东西 。 我的家庭背景对我有一个好处 , 就是不太容易骄傲 , 但确实也很难让我获得成功和满足 。 我的女儿也是这样 , 出版过七八本书了 , 她的体会也是出书没有兴奋感 , 因为父亲出的书更多 。 ”尽管有些埋怨 , 叶兆言还是坦陈 , 自己成为一名作家 , 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 。
叶兆言|叶兆言:回归写作初心的“父亲之路”
本文图片
△《通往父亲之路》插画作者、画家赵蘅
与叶兆言类似 , 《通往父亲之路》插画作者、画家赵蘅也来自书香世家 , 她是翻译家赵瑞蕻与杨苡先生女儿 。 谈及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 赵蘅表示:“我特别清醒认识到 ,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 他们热爱的文学和我妈妈没有学成的艺术 , 都融入我的血液里了 , 这是不可分割的 。 我又在他们的鼓励下走出了我自己 。 ”父亲赵瑞蕻留给赵蘅最深的印象 , 便是永远坐在书桌前用功的背影 。 在她看来 , 父亲虽然“很迂腐 , 特别天真 , 很胆小” , 但绝对是一个特别好的父亲 , “我和弟弟每次离家的时候 , 我爸爸都站在我们家的小院子的门口目送我们远去 。 ”
《乔家的女儿》播出后 , 曾有亲戚的同事询问未夕 , 她的父亲是否和乔祖望相似 , “我赶紧声明我的父亲不是这样的人 。 ”未夕表示 , 父亲因为工作常年在外地 , 她与父亲并不亲近 , “甚至有一个晚上 , 当我们父女两个人相对的时候 , 感到非常尴尬 。 你会觉得不好交流 , 会很隔膜 。 有一天深夜我看一部电影 , 电影里的女儿很自然地坐在父亲腿上跟父亲说话 。 我当时泪流满面 , 我从来没有这样跟我的父亲交流过 。 ”
但血缘之间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 , “我的父亲今年80岁 , 我突然觉得开始莫名地亲切起来了 。 我发现他去书店买我的书看 , 他很为我骄傲 。 因为我家离单位挺远的 , 每晚他会等待我发短信告知他平安到家 。 ”未夕说 , 特别感谢叶老师写了这样一本作品 , 也希望大家一定要去读 , 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和父辈之间的关系 。
叶兆言|叶兆言:回归写作初心的“父亲之路”
本文图片
△活动现场
杨苡:叶兆言是南京最好的作家
值得一提的是 , 正是母亲杨苡的大力支持 , 让赵蘅决定接下为《通往父亲之路》绘图的工作 。
“译林出版社的编辑到我妈妈家来跟我约稿 , 提出为书籍画插图 。 当时我有点忐忑 , 首先我没有读过叶兆言的书 , 另外时间也比较紧张 。 我是否能承担这个工作?”今年103岁的杨苡在旁边鼓励赵蘅来画 , “她说叶兆言是南京最好的作家 , 你一定要给他画 。 ”交稿时间临近的时候 , 恰逢母亲杨苡的生日 , 赵蘅每年都要回南京为母亲过生日 。 但今年 , 母亲却劝赵蘅别回来 , “一定要把这个活好好完成 , 一定要言而有信 , 所以也特别感谢我妈妈 。 ”
为了画好插画 , 赵蘅熟读了书 , 还做了人物表和笔记 。 因为经历了相同的历史阶段 , 令赵蘅自然把握本书情感氛围 , 精准地还原了时代场景:“比如这两天太阳出来了 , 人们如何‘晒霉’;我也使用过老的信封和简陋的信纸;那时候的邮递员穿什么衣服 , 背什么包 , 我都经历过 。 ”
【叶兆言|叶兆言:回归写作初心的“父亲之路”】(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