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阳5000年前奢侈品制作工艺:可磨制玉器外环和内径( 三 )


还有一个152号玉镰 , 正反两面均呈弯曲状 , 推测它只能是植物荆条或动物干筋拉动解剖的结果 。
这阶段还出现了穿孔技术 。 比如93号黄棕绿多色玉铲 , 它的上端中部有一个孔 , 是两面对钻所形成的 , 且孔径大小不一 , 应该是两种钻具共同作用的结果 。
“攻玉”的砺石犹如现代砂轮 , 可琢磨玉器外环、内径
能打磨、能切割 , 还能钻孔 , 5000年前的人类用了什么样的工具呢?
江富建教授在其相关研究中提到 , 在黄山遗址采集的石制品中 , 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砺石29件 。 这些砺石分别是砂岩和石英砂岩 。 经过实验研究发现 , 石英砂岩的砺石具有很强的“攻玉”作用 。
|揭秘南阳5000年前奢侈品制作工艺:可磨制玉器外环和内径
本文图片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的石质制玉工具——系列石钻 2019年1月8日摄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采集到的664号柄式钻具 , 就是一种石英砂岩的椭圆体石钻 , 它由椭圆形钻柄和圆形钻根组成 。 它的柄部经过磨制 , 而其长度也达到了10厘米左右;其钻头已经残破 , 钻根直径为3厘米 。 这个钻头究竟是一个圆锥形螺纹钻头 , 还是一个圆柱形螺纹钻头 , 现在已经看不出来了 , 但可以看出钻头是在旋转的状态下工作的 。 在其根部和柄部结合处可看到同心圆的痕迹 。 据此可以推测 , 这个石钻是用来钻3厘米以下孔径制品的工具 。
840号棒式砺石 , 也是石英砂岩质地 , 整个形状看上去像一个椭圆形的长棒子 。 它的一端稍粗 , 头部近圆;另一端稍细 , 头部残缺 。 该砺石长9.3厘米 , 最大直径为3.2~4.1厘米 , 它可能是个手工操作的工具 。
由于用来琢磨过玉石制品 , 该砺石通体都有使用过的痕迹 , 显得比较光滑 。 经过试验验证 , 用它来琢磨玉制品的细部 , 如外环、内径等 , 犹如现代砂轮一样 , 无坚不摧 。
不难看出 , 这些砂岩、石英砂岩质地的钻具、砺石 , 有无可争议的“攻玉”的作用 。 《诗经》中所谓的“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 大概写的就是这样的砺石吧 。 所以这些石器和石材 , 大概就是一中具有浓重地方特色的“解玉石” 。
当时已经开始制作奢侈品玉手镯、玉璜、玉环等
从黄山遗址出土的玉器来看 , 种类主要有普通的生产工具 , 如农具耜、斧、锛、凿、刀等 , 还有精品的祭祀礼器用品如礼器钺、琮等 , 此外还有用于生活的高档用品 , 如装饰品璜、手镯、环、珠、耳珰等 。
在一次关于南阳黄山遗址的研讨会上 , 首度公开了一套汉白玉质手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残片实拍图;在遗址现场 , 也公开展示了一套类似的手镯半成品 。
“穷玩金子富玩玉” , 历来 , 玉手镯等玉器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奢侈品 , 而在新石器时代等玉器更为稀缺的时代 , 玉手镯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 发现了玉手镯 , 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奢侈”的生活了 。
这些不止一套的手镯等“奢侈品”的出土 , 基本能够清晰地看出 , 在原始社会时期 , 人们已经开始制作手镯等奢侈品玉器了 , 并且采用了“掏心法”工艺 。
这种工艺 , 就是先用一块圆饼状的石头 , 通过打磨边角 , 使其外边缘接近手镯形制 , 而后琢磨中心部位 , 待该原料中心逐渐磨薄之后疑似通过敲击而使其成为圆环状 , 最终再经过精细打磨 , 便制作成圆润美观的手镯了 。
这种工艺 , 在现代来说应该不算什么了 , 但在上古时代 , 能做到这样 , 实在是很了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