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耀|收藏家余德耀今日辞世,生前曾说“我要把收藏留在中国”( 二 )


“也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在上海所做的 , 才能让Jessica马上就同意了 。 ”余德耀说 。
坐拥数千件中国与国际当代艺术藏品 , 作为唯一的华人进入Art & Auction全球艺术Power100的前十名 , 并在2012年登上世界最权威艺术榜单Art Review Power 100的余德耀 , 显然是令美术馆颇具说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 正是他在艺术圈的人脉 , 让余德耀美术馆能不断“轻易”与世界知名艺术机构达成合作 。 而让余德耀美术馆一举奠定声誉的 , 不能不提今年举办的贾科梅蒂在国内的首次大型回顾展 。
2014年6月 , 余德耀在巴塞尔遇到了认识多年的贾科梅蒂基金会负责人凯瑟琳·格雷尼尔(Catherine Grenier) 。 当格雷尼尔谈及希望能在亚洲做一个大项目时 , 尽管当时距离余德耀美术馆开馆才不久 , 出于对余德耀的信任 , 双方还是谈定了一个初步方案 。 而后 , 在长达两年的谈判与筹备期中 , 展览规格不断上升 , 开始计划的展出作品由100件 , 增加至150、200件 , 最终确立对公众展出的作品约为250件 , 集中呈现贾科梅蒂整个艺术生涯的面貌 。 美术馆严格执行了法方所提出的对参展场地及布展的所有要求 , 仅为了底楼展示区的灯光 , 余德耀就花了近一百万元 。 但也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之下 , 这个高质量的展览 , 不仅提升了作为专业美术馆的硬件设施 , 也让美术馆的团队从青涩走向成熟 。
余德耀|收藏家余德耀今日辞世,生前曾说“我要把收藏留在中国”
本文图片

余德耀美术馆曾举办《贾科梅蒂回顾展》
2016年5月15日 ,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及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见证了贾科梅蒂个人回顾展的签约仪式 , 将这一展览升级为“国与国文化交流事件” , 这也是国与国之间最高规格的艺术交流活动 , 首次落户中国私人美术馆 。
展览推动多方交流
全球很多公共美术馆前身都是私人美术馆 , 比如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或者古根汉姆博物馆 。 这也是余德耀一开始就定好的标杆:“至少 , 我要把我这辈子能打的基础打好 。 ”
2014年5月18日 , 余德耀美术馆开馆 。 在此之前 , 余德耀曾在故乡雅加达创立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私人美术馆 , 如今 , 因为身体原因 , 收缩战场的他已关闭了这家美术馆 , 亦出售了在雅加达的主要生意 。 “作为上海的女婿 , 落户上海二十年 , 我在上海没有任何投资 , 美术馆是我唯一的事业 , 而且余德耀美术馆永远不会走商业路线 。 ”余德耀表示 。
2004年前后 , 余德耀开始集中收藏中国艺术品 , 最初的发心 , 来源于印尼的社会动荡带给余德耀的磨难 , 作为一名华侨 , 他希望看到中华文化在印尼的传承和体现 , 希望通过艺术把中国元素带入印尼社会 , 同时也能将自己的藏品面向公众 。
余德耀|收藏家余德耀今日辞世,生前曾说“我要把收藏留在中国”
本文图片

《雨屋》让上海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国际级当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余德耀迷恋装置艺术 , 他觉得这种强烈直观的艺术 , 融入了社会学、艺术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各种理论 , 所涉及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艺术形式和美学的讨论范畴 。 然而 , 这些装置的运输和维护成本很高 , 流通程度不高 , 考验的是收藏家的兴趣和魄力 。
除了装置艺术 , 余德耀另一个收藏重点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当代艺术作品 。 在他看来 , 这段时间的作品是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最宝贵的创作 。 他的藏品中不乏曾梵志、王广义、刘炜、丁乙、张恩利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 2010年 , 以669万美元竞得张晓刚1992年创作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 , 成为余德耀在当代艺术收藏界异军突起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