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12岁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背后,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何以为家》是一部由黎巴嫩、法国和美国联合制作的剧情片 , 制片时间长达五年 , 导演和团队通过极强的同理心、耐心向观众展现了黎巴嫩底层社会的现状 。 这部电影获得了71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 豆瓣四十多万人给出了9.1的高分 。
萨哈|12岁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背后,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文章图片

故事发生在黎巴嫩的一个贫民窟 , 12岁的赞恩作为家里的长子 , 为了养活一屋子的兄弟姐妹 , 被迫在杂货铺做童工 , 赞恩很爱他的妹妹萨哈 。 但是萨哈很快就被无情的父母卖给居心叵测的杂货铺老板 , 赞恩伤心地离家出走了 。 他遇到了善良的单亲母亲拉希尔 , 他们相互扶持着度过了一小段平静的时光 。
然而好景不长 , 拉希尔很快就因为没有身份证件被警察拘留 , 走投无路的赞恩只能再次流浪 。 这次他准备去瑞典(难民保护区) , 当他偷跑回家取自己的身份证明时 , 却意外得知了妹妹萨哈的死讯 , 愤怒的赞恩砍伤了杂货铺老板 , 随即被捕入狱 。 赞恩控告自己的父母 , 他希望所有没有抚育能力的父母都不能拥有孩子 。
萨哈|12岁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背后,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文章图片

在一波三折的剧情里 , 赞恩小小的身体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不能上学、做童工、家庭暴力、妹妹被卖掉、被折磨致死……
这个少年既没有得到任何爱与保护 , 也没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人 , 生活没有给他丝毫喘息的机会 , 在幻想和现实的撕扯下 , 少年爆发了 , 他在监狱里发出呐喊 , 生而为人 , 何以为家 。
赞恩的遭遇令人心疼 , 他的善良令人感动 , 他的勇敢令人钦佩 , 而且他并不是个例 。 在地球另一端 , 有无数个像赞恩一样的小孩子 , 在炮火和饥饿中艰难生活、负重前行 , 诚然 , 他们的悲惨命运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 我们需要持续地呼吁爱与和平 。 另外 , 是什么导致这些本应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孩子 , 走向暴力、犯罪、反社会的不归路 , 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缘由和动机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
1. 水深火热的社会环境
黎巴嫩是一个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小国 , 西临地中海 , 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 , 南部与以色列为邻 。
在和平年代 , 黎巴嫩被誉为宜居的天堂 , 但是在战争年代 , 它迅速沦落为混乱的地狱 。
1943年 , 黎巴嫩正式独立 , 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 金融、贸易、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 , 经济渐入佳境;然而1975年 , 黎巴嫩国内因为宗教派系斗争 , 爆发了一场长达15年的内战 , 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直接导致近90万人无家可归;再加上巴基斯坦、以色列的相继入侵 , 大量难民如潮水般涌入黎巴嫩 , 彻底把黎巴嫩变为民不聊生的人间地狱 。
萨哈|12岁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背后,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原因
文章图片

《何以为家》是电影在大陆上映的译名 , 该片原名为《迦百农》(Capharnaüm) 。 迦百农在圣经中是耶稣传道的起点 ,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辉煌的故事 , 但最后却成为一片废墟;另外 , 在法语中 , “迦百农”意为无序和混乱 。 这两层含义与电影所反映的现状及主题都是高度契合的 ,
一方面 , 黎巴嫩也正在经历着从辉煌走向没落的时期 , 另一方面 , 底层民众的生活的确是混乱不堪、毫无秩序的 。
赞恩一家生活的房间逼仄狭小 , 近十个兄弟姐妹要挤在一张木板上睡觉;屋子里除了一个破旧的沙发 , 几乎找不到其他家具 , 晚上没有电灯 , 一大家人只能靠蜡烛照明;赞恩作为长子 , 不能去上学 , 他要通过去小卖部打工补贴家用 , 还要带着弟弟妹妹去街边卖自制饮料 , 每当校车从街边路过时 , 他只能用渴望的眼神多看几眼;在街道上 , 垃圾成堆、房屋破败 , 少年们抽烟、打架、横冲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