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二 )


人们在创作剪纸时 , 不为炫技也不会凸显其珍贵 , 只是用装饰的眼光将它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 剪纸的制作手法和纹样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形象符号 , 如锯齿纹、月牙纹、漩涡纹、折线、曲线圆孔等 , 天然质朴的艺术品格 , 在悠长的岁月中也便构成了其创新与绵延的根基 。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民艺收藏-剪纸艺术
剪纸是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 贴在窗上的剪纸因光影的参与更具故事性 , 它随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 为欣赏者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 那些简单含蓄又直击人心的符号化表达 , 源于我们意识中的叙事习惯 ,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 它的载体变得更为丰富了——可以如民艺剪纸般炙热浓烈 , 或许也可以像黑白剪影般冷峻深沉 。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影子 , 漆画 , 2014-2015
斑斓彩意
斑斓的色彩如绚丽的烟花 , 为日复一日的劳作增添着趣味与活力 。 有人说 , 中国农民画宛若梵高进入了田间之后的创作 , 是东方世界版块里失落的浪漫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画种 , 农民画这一人民大众的艺术 , 在融合农耕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同时 , 也兼容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 , 多为农民自己绘制或印刻的作品 , 其风格奇特 , 手法夸张 , 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 。 这种出自农民之手的作品保留了人类天真的奇想 , 淳朴的民间风情 , 俨然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 。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元气淋漓·之八 , 丝绸彩墨 , 2014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丹朱呈祥·之三 , 丝绸彩墨 , 2014
我们的审美已经被变迁的潮流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 当斑斓的色彩遇上柔软的丝绸 , 点点彩意相互碰撞出奇妙的反应 , 在自由中有序 , 在变幻中畅享律动之美 。 不论是《元气淋漓·之八》还是《丹朱呈祥·之三》 , 抑或是《五彩妙语》 , 民间艺术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色彩的使用上 , 更展现在斟酌再三的文字表达上 。 潘鲁生将他体会到的对生活的朴素热情用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卷传达出来 , 不为简单的花团锦簇 , 只为在笔墨之间吟唱平凡生活的智慧与美 。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五彩妙语瓷板彩绘 , 2015
匠心传承
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 , 构成了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 。 这个世界里有他的艺术表达 , 也有亿万百姓的立场 , 更有中华文明的态度 。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潘鲁生、着着-大匠丝路(左半部分)
国家博物馆|追光逐影、斑斓彩意:国家博物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下
本文图片
潘鲁生、着着-大匠丝路(右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