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女性自身到底有什么力?有什么是男性不能替代的?( 二 )


那里在经济形态上看 , 是农业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一个地方 。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 , 那种生态处在一个 , 当然相比金沙江峡谷里边更原始的地方还是进步了一点儿 , 但仍是处在女性被规范、被归训特别强的地带 。
我在日本也工作过几年 , 我就看日本很多女性 , 每天的生活就是当职业太太 。 制度安排造成这个问题 , 如果你两口子都上班 , 把孩子送进幼稚园的话 , 收费会很高 。 而且年轻妈妈重回工作岗位 , 原来的位置肯定没有了 , 就只能做辅助性的工作 , 收入也降很多 。 这边孩子要掏钱 , 那边降收入 , 搞来搞去还不如不上班 , 所以就在家里做全职太太 。 职业太太在日本的比例 ,2000年左右的时候还相当高 。
总的来说 , 真正给女性一个历史条件 , 让她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和向往去生活 , 那样的历史阶段 , 我觉得好像还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 。 所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 , 女性的声音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 但不是来自幸福感 , 而是来自愤怒感 。 我们自己的一些研究生 , 像文学专业女生多 , 出去以后有些觉得浑身不自在 , 都是戾气 , 处处想发火 。 跟妈妈说话也根本对不上 , 吵得一塌糊涂 。
这本书为什么受女生欢迎?其实它并没有提供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 它只是把一些感触体现出来了 , 把那些男性没法体会的东西释放出来 , 让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女性在生存里面 , 她心里渴望的是什么 。 至于到底应该怎么转变 , 那还是一个未知数 。
而且它里面的一些观点 , 比如把生活分成A面B面 , 我自己没看这书前还真没这样想过 。 关于二者之间的转换 , 女性在这个地方如何失去自己的发展空间 , 讲得很好 。
真正认识女性
需要女性真实的发声
林子人:刚才梁老师讲了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女性的生存状况 , 无论是当年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劳碌一生 , 还是日本全职太太的命运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 , 我觉得我们没有去质疑过这个现状 , 甚至默认这种性别分工或者制度安排是合理的 。 我不知道在您的观念之中 ,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 , 这个好像有一点点不对头 , 好像可以不是这样子?
梁永安:原因主要还是话语权 , 话语权在男性这里 。 整个社会强势的、主导性的这些力量都掌握在男性手里 , 所以这个事情该怎么说、怎么认识、怎么定义 , 它内涵的那个男性出发的逻辑 , 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
二战时候 , 美国兵工厂的男人不够了 , 于是做炮弹什么的 , 女性来了 。 还有比如大瘟疫时期 , 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 这个时候女性进来了 。 后来就发现女性比男性做得好 , 又细致 , 组织性又强 。 但是战争过去 , 又回到原来的格局 。
历史上 , 社会公共、物理空间 , 给女性留得是不多的 。 很多时候伴随技术发展 , 女性社会化进程往往是“进一步退两步” , 例如电视的出现 。
原来纯电影时代 , 大家还去电影院这个公共空间里看电影 。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男孩子邀请女朋友出去看电影 , 他还很有礼节的——必须上门去请 , 然后跟人家父母要说清楚 , 请她去看什么 , 要父母同意才行 。 父母同意 , 但10:30要送回来 , 父母在楼上亮着灯 , 表示还没睡 。 女生上去报告父母回来了 , 带男生进来 , 请他喝杯咖啡 , 一板一眼的 。 尽管如此 , 电影毕竟还推动女性出来进行公共消费 , 获得很多信息 。
但是1945年电视出来后 , 让女性重又回到厨房、回到家里 。 出现大量为女性炮制的肥皂剧 , 平均下来 , 一个女性一天在家里大概要看将近7个小时的电视 , 而且都是那些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