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青春变形记》:滑入刻板印象之前,触摸到真实的成长经验( 五 )


变形记|《青春变形记》:滑入刻板印象之前,触摸到真实的成长经验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剧照 。
我们面对的仿佛是一个极度割裂、充满不信任的环境 。 它索求一种不可思议的剖腹自证 , 唯有如此才能证明作品中的某些特征(尤其是负面特征)是出于真诚还是包藏祸心 。 但实际上 , 被一部电影仿佛天堑一般隔开的 , 处在创作和接收两端的创作者和观众 , 也许拥有一个共同的、较为理想的方向 , 那就是放下强烈的对立思维和标签概念 。
在创作文艺作品时 , 你很难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 , 回避他/她具体的肤色、所处的社群、拥有的人格特征;而观看一部电影 , 你也很难不注意到 , 他/她是一个黄种人、生活在中国城、拥有“典型的”控制欲旺盛的家长 。 但这些具体的形象是不是一定要对应上标签、组合成矛盾、输出成有优劣之分的族群印象呢?
我并不反对身份政治 , 实际上它也构成了我看世界、看电影的一种维度 。 使用这个工具 , 你会发现某些群体在大银幕上长达数十年的缺位、噤声、弱化、客体化 , 而这些在从前看来只是浑然不觉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我也并不被现在的身份政治吓退 , 认为就因为所谓的政治正确和投机者的存在 , 我们不可能再看见真诚自然不别扭的好故事了 。 影视创作者并非被身份政治戕害的无辜受害者 。 他们塑造的电影景观也需要对现实环境负责 , 而不是成为“干净无菌乐园” 。 就像我很喜欢的导演林岭东在拍完《学校风云》后所说:“作为导演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拍电影的感染力很大 , 有时候要收着点 , 否则这样拍下去 , 世界会变得乱七八糟!”
如上文所述 , 《青春变形记》就是我认为的 , 在新时期讲述一个少数族裔故事的积极尝试 。 它不是一部满分电影 。 诚如一些评价中提到的 , 它对于亲子关系的描写还不够深刻 , 缺乏像《头脑特工队》《心灵奇旅》等皮克斯系动画那样 , 完全打破子供向限制的决心 。 但不妨碍影片的主体仍然是好的 , 好就好在它弥合伤口 , 而不是创造或撕裂伤口;承认和展示特殊性 , 而不是抹平或者构造特殊性 。 无论是在个人的维度还是在社会的维度 , 无论是在电影内还是电影外 , 它都更像试图搭建一道桥梁 , 在自我和家庭之间 , 在想象中的东方和西方之间 。 所以站在你面前的美美 , 能发出她自己的声音 。
变形记|《青春变形记》:滑入刻板印象之前,触摸到真实的成长经验
文章图片

《青春变形记》剧照 。
正如影片中展示的 , 处于自我纠缠中的人不仅有美美 , 也有她的母亲 。 终其一生 , 人们都在反复调试、校准对于自我和他者的认知 。 影片之外的观众也不例外 。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银幕 , 就像把视线投入镜中 , 偶尔也有机会看到属于我们的那只小熊猫 。 而那个时候 , 如何面对和处理这只小熊猫 , 就是作为观众的我们 , 需要思考的问题 。
【变形记|《青春变形记》:滑入刻板印象之前,触摸到真实的成长经验】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 作者:雁城;编辑:走走;青青子;校对:贾宁 。 题图来自电影《青春变形记》剧照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