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在这个冷清的“后春节档” , 《新蝙蝠侠》的出现为市场打了一针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 豆瓣7.7的评分没有辜负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期待 。 电影中智力与心理的激烈交锋 , 跌宕起伏的悬疑氛围 , 神秘厚重、艺术感十足的影像风格 , 都为“超级英雄”题材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 做到了不少同类型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 。
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文章图片

悬疑氛围拉满 , 极致的“黑暗美学”
“蝙蝠侠”作为超级英雄漫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形象之一 , 这一IP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经历了多次的改编 。 2005年 ,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 , 凭借着对角色内心细腻的挖掘 , 和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度映射 , 将超英电影送上了新的巅峰 , 也让国内的主流观众第一次深入了解这个人物 。
2016年 , 在扎克.施奈德执导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当中 , 这一IP再度重启 , 并由本.阿弗莱克饰演 , 与诺兰版的几乎都是好评不同 , 这一版本蝙蝠侠的评价毁誉参半 , 同系列的个人电影也随之搁浅 。
可见和所有受众广泛 , 且珠玉在前的著名IP一样 , 要打造一部全新的“蝙蝠侠”电影并非易事 , 这一次 , 导演马特.里夫斯临危授命 , 接下了导筒 。
从目前观众对《新蝙蝠侠》的反馈来看 , 马特.里夫斯并没有遵循超级英雄电影的一贯套路 , 而是选择了独辟蹊径 。 他把故事的时间选在了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 , 也就是这位超级英雄还十分青涩 , 更接近普通人的时候 , 并透过他的视角 , 以质朴的写实探案形式展开了整个故事 。
电影|超英电影从“流水线”走向“作者性”,能解决观众的审美疲劳吗?
文章图片

电影一开场 , 扑面而来的就是在超英大片中很少见的 , 极其风格化的视听语言 。 导演采用了黑色与黄色作为主色调 , 并且把光影的对比运用到了极致 , 赋予了该片独特、诗意的黑暗美学 。 万圣节轻轨中惊悚的“百鬼夜行” , 一张张嬉笑、惨白的脸 , 仿佛一幅哥特风格的名画 。 还有结尾蝙蝠侠在水中拯救市民的戏份 , 蝙蝠侠手中暗红的火把与深不见底的黑水、黑夜对应 , 给人一种“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的圣洁感和史诗感 , 堪称“视觉奇观” 。
另外 , 提到蝙蝠侠 , 就不得不提他的家乡——病态且腐败的哥谭 , 《新蝙蝠侠》中 , 导演不仅在人物的塑造上可圈可点 , 更是用镜头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邪恶之城” 。
沉甸甸的仿佛能把人吞噬的黑夜 , 永远下着雨的湿漉漉的街道 , 暴力和犯罪像病毒一样无法根除 , 魑魅魍魉在暗影中重生 , 阴森、怪诞 , 且危机四伏 , 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需要时刻绷紧神经的高压场域 。
这种强烈的视听刺激可以说与本片的悬疑叙事做到了相辅相成 , 从“谜语人”进入市长家制造凶杀案开始 , “这个城市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紧张感就一直处在拉满的状态 , 观众只能不由自主的随着蝙蝠侠的视角 , 被反派驱使 , 一点点的揭开道貌岸然的哥谭背后 , 从上至下糜烂到无可挽救的系统 。 在这种极其精妙的氛围营造下 , 即便该片在剧情上稍显简单 , 远未达到完美的地步 , 也很容易被观众所原谅 。
超英电影走出“流水线” , 加强“作者性”
2019年 ,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批判漫威电影的一段话 , 掀起了轩然大波 , 他直言“这种主题公园型的电影没有启示 , 没有悬疑 , 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危险感 , 没有任何风险 。 制作这些电影 , 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 , 它们被设计为有限的几个主题的各种变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