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语》:秩序与和美——礼的内外与中节】
本文图片
1.12有子曰:“礼之用 , 和为贵 。 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 。 有所不行 , 知和而和 , 不以礼节之 , 亦不可行也 。 ”
本文图片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老子是一个深知人性的智者 , 对人性的那种为求利益做表面文章而持鲜明的批判态度 。 知和而和 , 就是为了一个和的局面 , 隐藏了很多的问题 。 只有“和”的形式 , 没有和的实质 , 那就是作伪 。 不是君子儒之所为 。 为和而和 , 是滋生伪君子的土壤 。
礼之用 , 和为贵 。 用 , 功用 。 在实践中所展现的是一种——“和”的状态 。
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 。 先王之道 。 尧舜禹 , 汤 , 文王武王周公 , 这些都代表着先王之道 。
斯 , 以上面所讲的“和” 。
先王之道 , 上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代代相承 。
斯为美 , 就是和为美 。
小大由之 , 无论大事小事 , 都遵循此道而行 。
有所不行 , 知和而和 , 不以礼节之 , 亦不可行也 。
有所不行 , 就是这个“和”也有行不通的时候 。
什么时候行不通呢?就是为了和而和 。 这是一种表面工夫 , 面和心不和 。 看着相安无事 , 看着客客气气、和和气气的 , 但是呢 , 不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 要么不是真心 , 要么表现的过头了 , 都是不是真的和 。
和 ,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呼应 。 相互尊重 , 相互理解 , 相互成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和 , 并不代表没有相争 , 而是这种相争是正向的 , 亦在一个合适的度里 。
和者 , 乐之所由生也 。 这是一个相互关系 , 这个关系呈现出一个和谐的状态 。
礼主敬 , 这是一个人的心的状态 , 但是光有敬还不够 , 两人相处 , 互敬 , 但是也不一定能做到和的状态 , 这需要两个人调整自己 , 大调整加上非常精微的调整 , 这就是相处的工夫 。
三段结构——
第一段:礼之用和为贵
第二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
第三段:有所不行 , 知和而和 , 不以礼节之 , 亦不可行也
这个三段的分界 , 立论 , 一正一反 , 这就是古典的言语方式——“而”的方式 。
开篇——学而时习之 , 这里的“而”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 , 听思聪 , 色思温 , 貌思恭 , 言思忠 , 事思敬 , 疑思问 , 忿思难 , 见得思义 。
君子九德——宽而栗 , 柔而立 , 愿而恭 , 乱而敬 , 扰而毅 , 直而温 , 简而廉 , 刚而塞 , 强而义 , 彰厥有常 , 吉哉 。
这个“而”字 , 导向的是中道 , 是刚柔相济 , 阴阳相合 。 也是体用一如 。
和 , 所指代的就是乐 。
礼乐是一大体 , 不可分 。
有礼无乐的话 , 礼就容易僵化 , 死板 , 乃至于成为教条 , 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 , 成为统治者奴役人的工具 。
有乐而无礼的话 , 那么这个乐的发展就有了几个方向 。
一个方向就是纯粹的音乐这个方向 , 这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
乐是天人之际的和 , 是天人合一之和 。
这是道家的方向 , 道法自然 , 顺道而为 , 这就是和 。
我们从有子的这一章的话语中 , 就能感受到 。 学问的分家 , 从道术到方术的分家 。 孔门的学问是仁道——人道 , 是不脱离人道的 。
- 玉器|帝王陵墓中为什么都有玉器
- 心经|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心经》!
-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在日本京都开幕
- |蔡襄《思咏帖》,其代表作之一!
- |拼格CEO 刘志良:未来商业艺术的新形式
- 今夕共西溪|江南美学大戏《今夕共西溪》复演 新增雨天演出版本
-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苏轼行书《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高清大图
- 窦国权|纪录片《念想》明日在央视17套播出 讲述榆中老画家窦国权的故事
- |苏州一位音乐教师创作评弹版《抗疫三件套六还要》
- |有一种宋词的美,叫苏轼的《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