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 这里是笑笑超有料 , 幸运是你 , 遗憾也是你 , 懂得释怀 , 放空自己 。 跟小编一起解万千故事 , 知人间冷暖……
本文图片
1939年4月19日 , 《申报》刊登了一则喜讯:
“知顾张好事已近 , 定于本月21日 , 假四马路大西洋菜社结婚 , 同庆闺房乐 , 懒画眉欣傍妆台 , 龙凤呈祥 , 佳期待产玉麒麟 。 ”
这则喜讯特意采用戏曲术语 , 来祝贺即将成婚的两位新人——顾传玠和张元和 。
但这则消息的刊发 , 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祝福 , 反而招惹了各种猜测和非议 。
只因为两个人的身份如云泥之别 , 一个是出身名门的金枝玉叶 , 一个却是出身贫寒的红尘戏子;在门当户对的世俗标准下 , 两个人的结合被形容为“名门贵女下嫁戏子” 。
论民国众多女性 , 能在政界叱咤风云的 , 当属“宋氏三姐妹” , 而文化界中 , 出声名门的“合肥四姐妹”也是备受瞩目 , 她们是从九如巷的名门张家走出来的才女 , 因温婉典雅的气质 , 被后人称为“最后的闺秀” 。
就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都感叹: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 , 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
可偏偏作为长女的张元和 , 却嫁给了昆曲戏子顾传玠 。
纵然他是红遍上海的昆曲艺术家 , 可因封建思想的束缚 , 人们还是觉得:唱曲的戏子终究是低贱的 。
所以这场门第悬殊的结合 , 也被各路小报刊登宣传 。
不同于《申报》喜气洋洋的祝福 , 小众报刊打出的标题多是“贵小姐下嫁戏子”、“晚婚”、“女大男小”…
沸沸扬扬的舆论声中 , 没有人看好这段婚姻 。
【张元和:显赫贵门之女 , 不顾非议下嫁戏子】
世人的质疑和偏见 , 也不难理解:
因为不管出身还是阶层 , 顾传玠与张元和 , 怎么看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
作为九如巷张家的长女 , 张元和是真正的名门贵族 。
仔细算来:张家自祖上就位极人臣 , 曾祖父张树声曾接替李鸿章职位 , 任直隶总督 , 创下殷实家业;即便生逢乱世 , 也足够后辈安稳富足 。
而张元和的父亲张武龄 , 则是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学校 , 良田万亩 , 与民国各名流皆有往来 , 即便放眼整个中国 , 张家也是排得上名号的显赫世族 。
出身世家大族 , 张元和自幼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平常的文史课外 , 还有自然、音乐和舞蹈等 , 每天更要练习小楷 。
本文图片
后来 , 张家从合肥迁往苏州;因为爱好昆曲 , 母亲陆英经常带着张元和去看戏 。
耳濡目染下 , 年幼的张元和也对昆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父亲张武龄见到女儿对昆曲有兴趣 , 就请了师傅教她学昆曲 。
依依呀呀的唱腔在九如巷的张家宅院中回荡 , 伴随她度过了整个少女时期 。
因为昆曲修习得极好 , 张元和经常参加学校的话剧演出;本就端庄又沉稳的她 , 更因才艺傍身 , 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 。
而她与顾传玠的相识 , 颇有“一见顾郎误终身”的样子 。
顾传玠原名顾时雨 , 出身于贫寒的书香之家 。
年幼时 , 因为家庭贫困 , 便被父母送到昆曲传习所学艺 , 因此改名顾传玠 。
因在昆曲上惊人的天赋和独有的风格 , 年纪轻轻的顾传玠 , 就这样凭着一段段的昆曲唱腔 , 唱红了姑苏繁华地 , 也唱红了滚滚上海滩 。
- 萧滋|白玉兰树下的张洁
- 张祥龙|张祥龙|自从有了现象学,中国哲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 大学生|是我本人了!6张图诠释当代大学生工作心态转变,逐渐无欲无求
- |让“青绿”舞在当下
- 张家口|现代的“诸葛亮”,姓猪,不适合团队合作
- |不同寻常的2角纸币,单张价值4500元,你能找到吗?
- 穿衣搭配|甜美女星张娜拉,穿衣真的好时髦,值得三十岁女性做借鉴
- 张三丰|武当山创始人张三丰书法,温文尔雅,不见剑气
- 文先生|山西当代书画名家—张怀文
- |曾经发行的5张50元纸币,你收藏了吗?现在的市价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