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重拾梦想(散文)

散文|重拾梦想(散文)
本文图片

文/王广才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学 , 只有几本薄薄的课本 , 没有课外书可以阅读 。 为了让我和哥哥多掌握知识 , 父亲从矿上带回家不少书 , 有厚厚的长篇小说 , 短篇小说集 , 也有连环画 。 我和哥哥如获至宝 , 如饥似渴地阅读 , 有时是挑灯夜读 。
【散文|重拾梦想(散文)】书里边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 至今还记得《三里湾》、《六十年的变迁》、《天亮之前》、《风雪之夜》等书的名字 , 特别是《三里湾》和《风雪之夜》 , 我看了好多遍 , 印象最深的是赵树理的《三里湾》 , 小说语言恢谐幽默 , 生动风趣 , 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 神形毕俏 , 故事起伏跌宕 , 引人入胜 。 不少人物都有外号 , 如马家的“糊涂涂” , “常有理” , “惹不起” , “铁算盘”至令记忆犹新 。 父亲的良苦用心 , 不仅让我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 也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能写出作品的人 。
上高中后 , 在恩师王玉卿和其爱人王溪畔的影响下 , 喜欢上了新闻报道 , 参加工作不久 , 就做起了专职新闻干事 , 虽然偶尔也写些散文诗发表 , 但主要还是写新闻稿件 。 在调入兖矿后 , 工作家务越来越忙 , 虽然所写论文、工作探讨也在十余家报刊发表 , 但写文学作品却作为梦想埋在心里 。
退休后 , 本想练练书法 , 写写诗歌散文 , 习作散文《百年名园——上海中山公园印象》也发表在《兖矿新闻》 。 但一场大病 , 让我和医院打起了交道 , 手术 , 放化疗 , 定期复查 , 写作心情全无 。 经过几年的治疗 , 身体好转 , 但还处于恢复期 , 便抽时间锻炼身体 , 外出旅游 , 放松心情 , 后来又帮助女儿看外孙女 , 去年爱人也身体有痒 , 做了个手术 , 需用我照顾 。 无论在上海女儿家 , 还是在自己家里 , 时间很充实 , 基本上是忙家务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搞起了锅碗瓢勺交响曲 。 日月如梭 , 岁月磋砣 , 儿时的梦想只是梦想 。
春节前 , 从女儿家回到了邹城 , 因疫情去不了上海 , 也不能出远门旅游 , 只能在本地游山玩水 , 大多时间家里蹲 。 坐在家里 , 去掉繁杂的心绪 , 不由自主地梳理起过去的岁月 , 父母的恩情、恩师的教诲 , 同事的帮助 , 朋友们的雪中送炭 , 工作的点点滴滴 , 生活的酸甜苦辣 , 幕幕展现 。 感恩 , 感动 , 激动 , 幸福 , 泪目 , 写作的欲望起来越强 , 记忆的大门打开 , 儿时的 , 学校的 , 工作的 , 社会的 , 家乡的 , 所闻所见 , 所思所想 , 像音符拔弄心里的琴弦 , 跳到手指 , 在手机上记录下来 。
初犒 , 修改, 定稿 , 经过二天的努力 , 散文《我的最爱枣庄煎饼》写成 。 投稿却是问题 , 只好从百度抽索 , 最后确定在本省报刊和网络平台试试运气 。 春节期间 , 正好女儿带孙女来看望我们 , 便让女儿下载了齐鲁壹点 , 又找到了《当代散文》的邮箱 , 便怀着忐忑的心情 , 发了出去 , 看到回复 , 也没报太大希望 , 又投入了其他文章的写作 。 过了十多天 , 从百度搜索得知 , 稿件用否 , 可在百度查找 , 于是输入《我的最爱枣庄煎饼》 , 一看竟然被《当代散文》采用了 , 而且阅读量达到一万二千多 , 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 , 成功的喜悦久久不能平静 。 梦想成真 , 从此 , 创作的激情迸发 , 时间几乎都交给了写作 。
欧阳修有“三上” , 我也学起了古人 , 这段时间时刻想的都是写作的事 , 思考 , 静坐思考 , 睡觉思考 , 爱人说我写作入谜了 。 年龄大了 , 睡觉也就是五个小时左右 , 醒了 , 灵感来了 , 立即记下来 。 二个月来 , 写了诗歌散文二十余(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