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诜|超越的生命,无悲亦无喜——王诜《渔村小雪图》( 二 )


王诜|超越的生命,无悲亦无喜——王诜《渔村小雪图》
文章图片
北宋 王 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山体的背面,露出一座两层高的建筑 。建筑的周围,是朦胧一片 。画家有意用富含水分的淡墨在周围皴染出一种冬日岚烟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空间感 。这片岚烟从画面起首处的山腰间便有了,一直延续到画卷的左端结束 。我们须注意的是画面中的岚烟明显区别于郭熙《早春图》中那股轻盈的清岚,这里的岚烟是一种更为凝重的灰色 。山体左方下面的平滩处,一高士亦步亦趋,后面跟着一位抱着琴的随从 。中间前景中的一块向左方倾斜的山体上,两棵松树俯仰相合 。裸露在外的松树根,揭示着苍松顽强的生命力 。其中一棵松树俯冲向着水面而去 。一艘船此刻正穿过山体向着松树的方向而来 。这棵松树似乎是有意在迎接着船上的两名高士 。画面的左部分,是一片杳无人烟的空旷辽远,水域的面积在这里增大了很多,远山也显得平缓许多 。使得画面在视觉上有一种更为辽远的纵深感 。这一部分所呈现出来的画意是萧瑟的,是荒冷的 。与画面右半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富含生机的画意截然不同 。这幅作品上没有注明时间,但是一般画史研究者认为这幅长卷是王诜因苏轼“乌台诗案”而遭受牵连被贬之后所作,即元丰三年(1080年)之后 。不过,笔者相信,“乌台诗案”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台面下的理由,极可能是身为驸马爷的王诜辜负了宋神宗的妹妹宝安公主,最后宝安公主忧愤成疾而逝 。宝安公主是神宗最为疼爱的妹妹,面对后来公主的乳母告发王诜所作所为,皇帝自然不会放过王诜 。可以说,身为“乌台诗案”主角的苏轼,所遭受的处分都没有王诜重 。
王诜|超越的生命,无悲亦无喜——王诜《渔村小雪图》
文章图片
北宋 王 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王诜是一位极有才华的人,能诗擅画 。他的圈子里有苏轼、米芾、黄庭坚、秦观等文艺界的大咖 。这样一位负有才情的人,也颇受命运的眷顾 。神宗皇帝的妹妹宝安公主嫁给了王诜,王诜成为了令人艳羡的驸马爷 。如果王诜就此安安分分地当着自己的官,画着自己的画,写着自己的诗,或许他的一生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偏偏王诜是一个辜负了公主一番情的人,又偏偏恰逢来往甚密的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 。最终,神宗无法容忍这个辜负、伤害了自己最疼爱的妹妹的“妹夫”,将王诜贬谪到均州 。我们很难对王诜的品行做出评价 。在此期间,王诜写过不少的诗词,其中一首《蝶恋花》大概可以窥见这位驸马爷的心思:诗中看似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描写,但是,却并非是为了抒发同样美好的心情,而是反衬出王诜内心中的黯淡、苦闷、压抑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一句,可以看出王诜在流落期间的生命觉悟 。过往的风流倜傥,此刻因为一次“流落”而不再 。他或许有反思,或许有自责,或许有不忿 。但是此刻,贬谪多年归来的王诜,显然已经明白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生命 。“心情少”未必是薄情,也未必是愚顽,只不过是对外在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喜与悲,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而不喜不悲,则是一种超越现实生命的情感表达 。不喜,不一定是悲;不悲,不一定是喜 。喜与悲,有时候,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如这幅作品中的前后两种画意 。前者是在冬景之中的渔村生机景象,昭示着生活的活力与勃勃气象,而后半部分,则是冬景中的辽远、寂寥与荒芜 。一卷冬景山水,有喜有悲,不喜不悲 。我们再回看这幅画卷中右边的一块人面石壁,仿佛是观画人,又仿佛是站在世俗人生之外的人,静静地看着世俗世界里的人生悲喜 。而画面中那座矗立在中间的山体,仿若悲与喜之间的一道界限,右边是喜,左边是悲 。人们喜欢喜,不喜欢悲,但是人生有时候难免会如同画面中泛舟交谈的高士那般,“误入”悲的世界 。素材来源:时代书画报社最后,请横屏欣赏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