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民盟河南省开封市委会盟员张俊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 , 也是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她从小在挂满灯笼的环境里长大 , 七八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张金汉学习彩灯制作技艺 , 十几岁时 , 已经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 在假期和放学后 , 当同龄的小伙伴在尽情玩耍时 , 她在精心制作着一盏又一盏汴京灯笼 。 从豆蔻梢头到花信年华 , 灯笼陪伴着她美好的青春时光 。
“汴京灯笼张”有200多年的历史 , 创始人张泰全(1740-1806)是清代制作彩灯的名家 , 历代传人均有独特技艺传世 。 2008年6月 , “汴京灯笼张”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为“汴京灯笼张”第六代传人 , 张金汉曾深情地对女儿说:“从这项技艺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一刻起 , 它就不仅仅是张家的了 , 而是国家的、大家的 , 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 ”父亲的这句话让张俊丽终生难忘 , 她更是暗下决心:“做出最精美的灯笼 , 让更多的人了解汴京灯笼技艺和文化 , 要将家族技艺发扬光大 , 要让汴京灯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过去 , 传统灯笼多是在元宵节前后出现 , 而如今 , 灯会灯展活动以商业形式呈现居多 。 如何让非遗技艺以常态化和公益性的方式展示 , 成为张俊丽一直追寻和思考的问题 。
“把祖宅腾出来建成一个免费开放的彩灯展览馆” , 在某天晚上脑海里突然迸发出这个念头后 , 她再也无法入眠 。 2011年6月 , 梦想照进现实 , 张俊丽和她的哥哥自费将百年老宅改建成展览馆 , 免费对公众开放 。 展览馆面积达400多平方米 , 陈列着无骨花灯、鲤鱼跳龙门灯、千手千眼佛灯等数十个品种400多盏彩灯 , 二楼的展厅里还有家传老工具和清代等不同时期的灯画印版数种 。
在展览馆里 , 悬挂着一盏特别的木版画灯 , 这盏灯是木版水印技术和彩灯技术完美融合的体现 。 它的设计吸收了开封木版画的特点 , 画面多呈现“小放牛、大钉缸、小上坟、打面缸”等民间小戏 , 线条稚拙 , 色彩喜庆 。 展览馆里还有很多造型独特的灯:向“锦鸡报春灯”的鸡嘴投入硬币 , 锦鸡会随之扭头、张嘴、展翅、振翅、摆尾 , 下出一枚由爆米花团做成的“鸡蛋”;“天将神犬灯”二郎神一手持戟 , 一手牵一条神犬 , 投入一枚硬币 , 神犬即可发出“神犬汪汪 , 祝君旺旺”的声音;“财神爷”“孙悟空”等花灯通上电便会做动作、说话;有的微型灯虽然只有几寸高 , 却会说、唱、叫、舞、跳……
现在展览馆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2万多人次 , 学生团队占了一大半 , 覆盖了幼儿园、小学到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 。 从开封市、河南省内其他城市到全国 , 乃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观赏者慕名而来 , 一睹汴京彩灯的风采 。
“祖辈做花灯 , 是为了谋生;现在做展览馆 , 是想向更多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我希望在非遗与民众之间建起一座桥梁 , 让中国文化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 ”张俊丽说 。
加入民盟组织后 , 张俊丽认真学习盟史 , 民盟先贤立盟为公、甘于奉献的精神 , 令她更加明确了自身传承好、弘扬好非遗技艺的使命 。
为此 , 她针对不同人群策划传承方案 , “进校园活动”便是重点之一 。 她将校园传承方案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种 , 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准备与他们动手能力相符的制灯材料和工具 , 启发学生制作完成他们人生中的第一盏灯笼 。 看着孩子们从体验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张俊丽倍感欣慰 。 这些年来 , 她每年都会举办汴京灯笼技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机构等活动50多场次 。
- 生肖|未来7天,事业有良机的生肖,心想事成,爱情始终如一或能幸福
- 春招|宝妈417分考研顺利上岸,全家却劝她放弃,有娃了还读研干嘛?
- 零售业|关于人生中找工作的那些事-找工作怎么能没有奇葩事儿呢?(1)
- 积雪|春雨贵如油?农谚也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 南京|南京市中级职称评审通过有补贴吗?
- 钱币|很多人不喜欢纸钱币中带有数字“4”和“7”,这是为什么呢?
- 手机游戏|最受女生欢迎的男生职业排行,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 |贵州近期陆续有各类招聘考试报名,有些属于编制,有些属于非编制
- 雕刻|为什么有很多的籽料都不雕刻
- 钱币|一张百元纸币的冠号数字有6个8,价值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