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90”后老人自述:防疫更要防“抑”

我和许多乐观老人一样 , 对进入晚年并无寂寞、凄凉、焦灼之感 。 因为人能活到老年 , 成为寿星 , 是一种福分 。 社会和谐安定 , 人延年益寿 , 洪福齐天 , 这是多好的事儿啊!所以我对自己能成为“90后” , 深感幸福 。 现在的老年人 , 都有相当的生活、医疗等社会保障 , 在物质生活上已无后顾之忧 , 剩下的便是如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了 。
|“疫”路有你|“90”后老人自述:防疫更要防“抑”
本文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 , 奥密克戎肆虐 , 对人们尤其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 老年人由于机能的衰退 , 免疫功能下降 , 确实更容易感染 , 难免担心忧虑 。 多数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 , 喜欢经常与同事好友聚聚 , 品茗小酌 , 这段时间就难以如愿了;老人更渴望节假日儿孙小辈上门探望 , 乐于含饴弄孙 , 但这段时间不方便了 , 甚至无法见面……这些都会引起精神孤独和心理焦灼、抑郁 。 我很理解同龄人的这种心态 , 但我这个人不知老之已至 , 生性豁达乐天 , 喜欢自理生活 , 特爱动手烹饪 , 莳花弄草 , 常把餐桌上的自制菜肴通过手机发送给朋友和儿孙欣赏 , 并以此自豪;阳台上的鲜花开了 , 我也会拍摄下来 , 发给同事学生和小辈共赏 。 在前一阶段可以出游时 , 我先后去游览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 , 贵州黄果树、湖南张家界、四川成都 , 在成都不仅拜谒了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 还游览了都江堰 , 爬上了青城山半山的石笋堂 。 后来奥密克戎袭来 , 小区封闭了 , 我就在家读书 , 重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 , 我把这视作神游 , 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 。
当然 , 不同的人对进入晚年会有不同的感受 , 其实古已有之 。 唐朝韩偓的《秋霖夜忆家》中的“垂老何时见弟兄 , 背灯愁泣到天明 。 不知短发能多少 , 一滴秋霖白一茎 。 ”怨绪充满字里行间 , 读之令人动容 。 但我觉得诗人未免过于感伤 。 我的头发也日渐稀少 , 白发一年多于一年 , 我并不为此忧伤 , 因为真的能达到“童颜鹤发” , 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 。 唐朝元稹的《和乐天刘家花》中也有极伤感的句子:“遍问旧交零落尽 , 十人才有两三人 。 ”对此我倒是感同身受 。 与我年龄相仿的人 , 谢世之挚友甚多 。 每得知此类信息 , 不禁黯然神伤 , 乃至夜不成寐 。 但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 , 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 人有来之日 , 必有去之时 。 陶渊明对此是很想得开的 ,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聊乘化以归尽 , 乐夫天命复奚疑!”确实 , 人只能顺应自然 。 李白是一位十分豁达的诗人 , 他早就认为人是这世上的过客 , 这有《拟古十二首》为证:“生者为过客 , 死者为归人 。 ”诗人是何等的达观!欧阳修对生死乃必然规律也有极透彻的阐述:“死生 , 天地之常理 , 畏者不可以苟免 , 贪者不可以苟得 。 ”只有这样坦然对待生死的大家 , 才会写出千古传诵的名篇《醉翁亭记》 。
【|“疫”路有你|“90”后老人自述:防疫更要防“抑”】养老是人生中最轻松、愉快、恬静的一段历程 , 这一阶段已没有任何压力 , “夕阳无限好”是生活最自如的黄金时期 。 我们应当尽情地享受生活 , 快乐每一天!我很信奉清朝邓石如的《自题草堂》中所说的这几句:“种花却俗”“谨身却病”“为善补过” 。 这对养生大有裨益 。 养老的核心是修身养性 , 即使面对疫情 , 也应使自己始终处于怡静快乐的心境中 。 多做善事 , 少管闲事 。 老人防疫更要防止抑郁 , 遇到烦心事 , 学会自我调适 , “事来心应 , 事去心止 。 ”我进入老龄后 , 一直在追求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竹影扫阶尘不动 , 月穿潭底水无痕 。 ”(周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