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三 )


文章图片

大量关于车的场景、男主对车的情感(癖好)、男主驾驶的状态等诸多要素 , 其实都源自村上的小说内容 , 而这些也作为亮点 , 吸引着导演滨口龙介 。
或许是现实生活里的车 , 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性太过显著;又或是电影里 , 作为道具的车太过奇观 , 我们往往忽略 , 车作为物件本身 , 其实提供了一个非常私人的现代空间 , 也是驾驶者(人)状态的体现 。
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文章图片

在现实里 , 不少男人想要一个人静一静时 , 他们的私家车 , 都可能是优于酒馆、书房的选择 。 司机们在开车不顺时爆发的“路怒症” , 也与他们失去了对当下情况的掌控(无论是车、还是时间) , 分不开关系 。
男主人公家福也是如此 。 在某种程度上 , 车是永远都不会背叛他的爱人 , 给他自由 , 也让他孤寂 。 只要是他在驾驶 , 要去哪儿、何时变道、什么时候回家 , 都由他来掌控 。
人对待车是呵护有加还是坏了就换 , 不光说明经济能力 , 亦是情感模式的证明 。 家福绝对不是缺钱的人 , 但对待这辆开了十五年的老款车 , 依然不离不弃 。 当得知右眼患有白内障时 , 脱口而出的问句 , 无关病情 , 而是“以后还能不能开车?”
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文章图片

毕竟 , 家福需要跟着磁带一句句背台词的时间 , 需要一个随时可以从家里逃出的空间 , 他的大部分习惯、回忆、情感 , 都寄存在这辆车上 。 这也解释了 , 家福在一开始为何会如此抗拒陌生的渡利为他开车 。
因为一旦坐进车里 , 共处一个封闭空间的人们 , 就分享了一段不可不共度的时光 。 信赖与安全感 , 是车内同行人默认的前提 , 却也是现代人相当缺乏的东西 。
所以 , 影片也相当审慎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 做出了精妙的设计 , 以表现人物的性格 , 以及关系的变化 。
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文章图片

比如 , 在前方开车的渡利 , 从不会转头回看自己的“乘客” , 亦不会主动发起对话 , 甚至甘愿受冻也拒绝坐在家福的车里等他下班 。 保持与他人的边界感、老老实实地开车 , 既是专业素质的彰显 , 也是她性格封闭的表现 。
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文章图片
渡利第一次用后视镜看家福
在平平无奇的正反打镜头里 , 影片也针对人物关系 , 做出了别有意味的变化 。
被强行安排司机的家福 , 一开始坐在驾驶座后侧 , 一个隐藏在后、回避视线的位置 。 但随着两人交流的深入 , 家福的座位也从后座左边 , 挪到了后座右边 。 在他决定同渡利回老家的路上 , 家福直接坐在了副驾驶 , 开始了两人关于过往私密创伤的倾诉 。
车变成了是承载他们情感与回忆、过去与未来的容器 。 狭小空间里的微小动作 , 也见证了他们关系的演进 。
龙介|遭遇“失去”的创伤该如何生活?这部年度最火“最佳外语片”,给出了有用答案
文章图片

第二个则是片中人物的身份 , 他们大多是演员/艺术工作者 。 影片也自然出现了大量关于“表演是什么”的讨论 , 与演员排练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