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则详解

|再读《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则详解
本文图片

关注我们




3.12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子曰:“吾不与祭 , 如不祭 。 ”
●“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在《论语》里 , “祭”一般指祭祖 , 所以“祭神”要加一个神字 。 “祭如在 , 祭神如神在” , 是说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 , 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 。
《集解》:“孔曰:‘祭如在 , 言事死如事生也 。 祭神 , 谓祭百神也 。 ’”
《集注》:“程子曰:‘祭 , 祭先祖也 。 祭神 , 祭外神也 。 ’”
李零反对这种解释 , 他在《丧家狗》里说:“‘祭如在’是泛言祭什么就好像什么在眼前 , 并不确指是神是鬼 , 下文递进 , 才强调‘祭神如神在’ 。 ”
“祭”的本义是祭祀 , 可以泛指 , 但在《论语》里 , 绝大多数都是指祭祀祖先 , 比如“祭之以礼”(《为政》)“非其鬼而祭之”(《为政》)“祭思敬”(《子张》)“所重民食丧祭”(《尧曰》)等等 。 所以 , 这里还是依照传统解释较为恰当 。
我们知道 , 孔子并不愿意多提及鬼神之事 , 他说过“敬鬼神而远之”(《雍也》) 。 所以孔子不一定是认为鬼神真的存在 , 他强调的是参加祭祀就要内心虔诚 , 引申开来 ,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用心真诚 , 有敬畏之心 。
●“吾不与祭 , 如不祭” , 一般解释成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 , 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 “与”读四声 , “参与”的意思 。
比如《集解》引用包咸的话说:“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 , 使摄者为之 , 不致肃敬于心 , 与不祭同 。 ”
再比如朱熹在《集注》里说:“言己当祭之时 , 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 , 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 , 故虽已祭 , 而此心缺然如未尝祭也 。 ”
但也有不同看法 , 桂馥《群经义证》:“旧读以‘吾不与祭’为句 , 见《春秋繁露》 。 愚谓当以‘与’字断 。 ”武亿《经读考异》:“旧读以‘吾不与祭’为句 , 愚谓以‘与’字断 。 祭如不祭 , 义自豁然矣 。 ”黄式三《论语后案》:“韩子《读墨子篇》云:‘孔子祭如在 , 讥祭如不祭者 。 ’洪氏注言:‘祭如不祭 , 吾所不与 。 与 , 许也 。 ’如此句读 , 义解皆异 , 亦一说也 。 ”
断为“吾不与 , 祭如不祭” , “与”可以和第一种解释一样 , 也可以读三声 , 为“赞同”的意思 。 这样就成了“若是我不赞同的祭祀 , 祭了如同没祭一般” 。
杨伯峻、杨逢彬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 杨伯峻说“孔丘自不会参加他所不赞同的祭祀”(《译注》) , 杨逢彬说:“但孔子时代并无‘祭如不祭’这种表达方式 , 当然不能这样读 。 ”(《新注新译》)
没有亲自参与 , 就如同不祭 。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祭礼的态度 , 就像李泽厚《今读》所说的:“可见 , 对孔子 , 祭礼的重要不在仪文、形式 , 重要的是亲身参与以获得这种心理、情感和素质 。 ……整个《论语》谈到祭祀 , 强调的都是这种内心情感 , 以此而论证外在仪文和礼制的来由和必要 。 ”
●译文:
【|再读《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则详解】祭祖先 , 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 , 就好像神亲真的在那里 。 孔子说:“我若不能亲自参加祭祀 , 就如同没有祭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