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文章图片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文章图片

相对于其他电影采用的传统呈现方式 , 《1917》最引人注目的三大创新 , 是它创造了
生活场景的移情 , 提供了张弛有度的节奏 , 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
由于三大创新 , 在119分钟的电影里 , 观众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 只会随着一镜到底的画面完成一次刻骨铭心的战争冒险 。
战争—公路电影
《1917》采用了一镜到底的呈现方式 , 这种拍法虽然少见 , 但并不算独创 。 电影从假装睡觉的士兵开始 , 两位主角:英军一等兵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和荧幕前的观众一样 , 不清楚即将来到的挑战是什么就匆匆上路了 。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文章图片

比起以渲染战场血腥为主的传统战争片 , 《1917》更像是以战场为外壳的公路电影 ,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作为旅途 , 主角们通过冒险完成任务 , 最终重新认识自我并重启人生 。
由于故事发生在战场 , 比起公路片镜头中的枯燥或重复 , 英德两军全面对峙并无情厮杀的现实 , 让导演实现了他的三个创新 。
生活场景的移情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故事一开始 , 我们的目光跟着主角离开熟悉的营区 , 前往战线 。 就在观众以为一切按部就班的时候 , 第一个情绪“突破口”出现了——被铁丝网刺穿的手 。 那一瞬间 , 大部分人都会心中一紧 , 隐约感到手疼 , 这就是所谓的
“移情”(Empathy) , 我们与电影主角的感情趋于一致 , 观众正式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文章图片

移情是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概念 , 作为人类独有的 , 理解、感受他人体验的能力 , 移情本身就有沉浸感(immersion) , 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投射入看到的对象中 。
我们看过许多大场面的战争电影 , 无论是炮弹炸于身旁的刺耳声音 , 还是迎面冲来大声喊杀的敌人 , 作为生于和平年代的观众 , 很难想象那些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
相较于“血肉横飞”的血腥画面 , 《1917》中“割手”这类“轻刺激”反而更能激起我们的反应 , 毕竟大部分人都有被东西割破手的经历 ,
为了让这种体验更为完整 , 电影大量使用类似的元素 , 比如地下碉堡的沙尘、刺眼的探照灯等等 , 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 是导演建立生活场景的移情的法宝 , 也是《1917》的第一个创新 。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
文章图片

张弛有度的节奏
《1917》采用一镜到底的“玩家视角” , 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 , 它并非真的以一镜到底拍摄而成 , 只是在表现手法上用特效剪辑制造出不间断的感觉 。 不过 , 为了给这种呈现方式建立完整的感官体验 , 《1917》在运镜、角色互动走位 , 以及设计场景连贯性的时候 , 进行了大量不显山不露水的安排 , 让观众可以长时间跟随主角行动而不觉得疲劳 。
张弛|身临其境的战争:电影《1917》的三个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