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又是一年寒食节,不知不觉忆起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寒食帖”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 。元丰五年的这一天,因“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东坡,郁闷地写下了旷世神品《寒食帖》,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我国好多地区,清明节前一天仍保留着寒食节传统 。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寒食节的起源,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 。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上位 。重耳以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不料山火却将介子推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民间便有时日禁火之举 。在古代寒食禁火,只能吃冷食,家家户户在节前就纷纷制作甜干饼、锅摊饼、冷粥以便下咽充饥,寒食节里街上卖干饼的小贩特别多 。有诗云:“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饼 。”
到了今天,寒食禁火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 。但介子推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精神,值得纪念 。
大文豪郁郁不得志写下《寒食帖》
【苏轼|清明时节,追忆苏轼,一字一赏《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元丰三年 (1080年) 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被贬谪黄州,因此,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 。在宋神宗元丰五年 (公元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有感而发,作此两首寒食诗抒发心中的惆怅孤独,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
此书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辉意映 。
解读旷世神品《寒食帖》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
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干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 。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
苏轼是一位天才形的书法家,用他的话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实为此卷的写照 。《寒食帖》的内容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其章法:浑然天成,自然生动,形成强烈的节奏韵味;结构:结体钭正、大小变化悬殊,时往东去,又往西来,斜斜正正,大大小小,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短长肥脊,变化万千;笔法:浑厚中带俏丽,圆转中又见劲挺 。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 。
- 清明奇妙游|《清明奇妙游》中的西园雅集:文人风骨英雄气
- |青未了|马秋梅专栏:又是一年清明时
- |文化“卷”王又来了!清明小长假“遭遇”《陇上踏歌行》刷屏
- 司法|又到一年清明时·思念那些远去的背影
- 海拉尔区|清明忆英烈 云端寄哀思
- 西园雅集|《清明奇妙游》中的西园雅集:千年后我们仍会想起的文人风骨英雄气
- 清明节|夜读丨清明,水气清 菜花黄 又见一年柳如烟
- 炎黄子孙|海峡两岸清明共祭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 |清明:点一盏烛火,寄一份哀思
- |清明|心怀感恩,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