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嘉禾被卖,邵氏停产,香港曾辉煌的四大电影公司,今飘零只剩一家!

春节期间 , 由刘德华 , 主演的《人潮汹涌》仅获得4.7亿元票房 , 如今已成强弩之末 。
春节 , 当“双周-周一”组缺席时 , 刘德华的背后是整个香港电影圈的代表 。
香港 , 的电影工业 , 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 一度被公认为亚洲的电影之都
自1958年邵氏电影成立以来 , 香港电影史上以邵氏为代表的四大电影公司一度将香港电影引向巅峰 。
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 现在回头看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 其实香港电影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精彩 。
今天 , 皮哥借香港四大电影公司的“兴衰史”来谈谈过去50年香港电影的沉浮 。
01、
邵氏电影
1897年 , 电影开始被引入香港
中国 , “纪录片之父”黎民伟 , 曾创办华美电影公司和民心电影公司 , 是香港电影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然而 , 香港电影真正成熟是在1949年以后 。
1949年 , 大批大陆电影人涌入香港 , 中国电影的制作基地从上海滩转移到香港
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和电影公司在这一时期崛起 。
1958年 , 邵逸夫和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 , 1961年12月6日 , 九龙清水湾邵氏电影制片厂正式开业 , 香港电影正式商业化 。
全盛时期 , 邵氏有四位导演:李翰祥 ,胡金铨 ,张彻和楚原狄龙 ,姜大卫 ,王羽 , 傅声 , 刘家良等动作明星 。
文艺片:历史片、爱情片、喜剧片、武侠片、动作片、枪战片、破案片 。 正如影片结尾的字幕所示:“邵氏 , 制造 , 必是精品” 。
然而 ,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 邵氏落后的管理和发行体系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 。
当时 , 邵氏 , 实行员工合同制 , 也实行董事薪酬分配 。 像李翰祥这样的大牌明星月薪只有8000元 。
此外 , 邵逸夫喜欢厚此薄彼 。 为了从其他公司挖角 , 他花了很多钱 , 但对公司里的英雄们很苛刻 。 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公司关键员工的极大不满 , 并导致许多退伍军人离开 。
继李翰祥和胡金铨 , 离开后 , 在邵氏辛勤工作了13年的邹文怀 , 也决定离开 , 因为方逸华接管了邵氏的管理
1970年 , 邹文怀离开邵氏 , 带走了与他关系颇深的梁风和何冠昌 , 买下了国泰工作室的旧址 , 改名为嘉禾工作室 , 并融资200万港元成立了嘉禾影视 。
一个辉煌了30多年的公司诞生了 , 邹文怀和邵逸夫之间的恩怨开始了 。
02、
四位伟大的将军帮助嘉禾繁荣 。
1971年上半年 , 嘉禾拍摄了“
天龙八将》、《侠义双雄》、《刀不留人》和《鬼怒川》4部武侠片 , 票房成绩皆是一般 。
但邹文怀是幸运的 , 他很快得到了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华人巨星——从好莱坞回港发展的李小龙 。
李小龙1959年赴美读书 , 在西雅图开武馆 , 到好莱坞演《青蜂侠》 , 他的过人魅力征服了美国观众 。
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对黄种人的歧视 , 李小龙在好莱坞难以获得好的发展空间 , 于是他决定回香港寻求发展 。
李小龙一开始接触的是邵逸夫 , 他很认真地开出了3个条件:
1、必须拥有电影剧本决定权;
2、拍摄周期要在2个月内;
3、每部电影片酬1万美元这三个条件 ,
因当时李小龙还未成名 , 邵逸夫面对这个“狂妄青年”的要求 , 选择了拒绝 。
邹文怀得知此事 , 便主动去联系李小龙 , 最终说服他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下了两部电影的片约 。
嘉禾的运营模式比起邵氏显然更加先进 , 邹文怀沿用独立制片人制度 , 允许子公司的存在 , 他会为嘉禾旗下的子公司提供拍摄资金 , 影片上映后以分成的形式得到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