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标准像是无耻的蠢招
记: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问题上 , 前段时间一直争吵不休的问题 , 那就是关于孔子标准像的问题 。 我记得您很早就对此事发表了您的看法 , 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批评 。 请问这是否同样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的偏差问题?以通过某种“标准”来“集中”或者“统一”弘扬传统文化 , 是否是百害而无一利?
陈:是的 , 这事太荒唐了!真的孔子谁也没有见过 , 孔子形象是一个文化符号 , 主要是一种意义象征和情感表达 , 所以他的成型是社会和历史选择的结果 。 这就决定了所谓孔子像具有公共性和权威性的二重属性 , 事实上吴道子的版本正是如此 。
自封标准则说明操弄此事的人用自己对孔子的理解、想象和情感代替社会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理解、想象和情感 , 并且利用行政位势强加给社会 。 这一行为完全可以用愚蠢、狂妄和无耻来评价或描述 。
作为精英文化的儒学是植根于社会基层结构和百姓伦常日用之中的 , “圣人学于众人” 。 这也正是它屡仆屡起在经历种种的摧折之后今天又显露出一阳来复的势头 。 行政手段、制定标准等等对于这一势头的发展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 但愿这些人迷途知返 , “过而能改 , 善莫大焉” 。
情感的需要也是理性的
记:事实上 , 在传统文化的发扬过程中 , 除了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认知、态度等问题之外 , 可能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科学的命运问题 , 比如最近同样是备受关注的“中医保卫战”问题 。 对于这个问题 , 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陈:中医我是外行 , 但却一直非常关注有关讨论 。 我曾跟中医界的朋友讨论过用西医的方式对中药进行分析以将“经验合法性”(有效)转换成“知识合法性”(有理)的可能性的问题 。 就是说 , 按照西医的概念和方法对中药进行描述和解释 , 因为世界只有一个 , 两种关于它的理论应该是可以翻译的 , 先假设西医为真以验证中医 , 再假设中医为真验证西医 。 如果药的问题可以“翻译” , 那么“医”的问题应该也是可以的 。
在这样的基础上 , 两利相权取其重 。 那位否定中医的教授也是湖南人 , 言辞激烈了一点 , 但问题不是没有意义 。 对于传统文化 , 我们需要理性的态度——当然 , 在我这里 , 情感的需要、意义的需要也是理性的 , 或者说是具有合理性的 。
当今文化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民族没有一个主干性的文化系统以应对文化认同、政治重建和身心安顿等问题 , 我的工作实际就是从儒家立场和资源出发去努力 。 中医有多大价值 ,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多大作用 , 也就会享有多大地位 。 儒家文化 , 也是如此 。
来源:《新快报》2006年10月
作者简介:陈明 , 男 , 西元一九六二年生 , 湖南长沙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 。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员 ,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 。 1994年创办《原道》辑刊任主编至今 。 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文化儒学》《儒教与公民社会》《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 , 主编有“原道文丛”若干种 。
责任编辑:慊思
- 艺术家|操纵光线的艺术家,将水和美女画成了一对“爱侣”,浪漫极了
-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将首次呈现加密艺术展“奇美拉时代”
- 教师|女生“最想嫁”的男生职业,榜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和想象中不同
- 文职|2022年军队文职招录遇冷,公认“铁饭碗”不香了?内行人给出答案
- |为何现在很多人都不玩黑坑了,钓友表示“水太深”,你们怎么看?
- 上海|“艺起前行”视听套餐指南请收下
- 黑曜岩|吉林发现“谜”样黑曜石制品,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
- 穿衣搭配|教育部通知:教师工资将实行“新方案”,家长却拍手叫好
- |东西问丨周明:神话体现了东西方文明怎样的“童真”与基因?
- |“草泽雄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走兽画展”正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