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取材于《洛神赋》一文 。 《洛神赋》是建安时期文学家曹植(曹操的儿子)所作的一篇抒情辞赋 。 主要讲述了黄初三年(公元220年)曹植“从京域”而“归东藩”在经过洛水的时候 , 偶遇洛水女神的爱情故事 。
曹植在此赋中塑造了美丽多情的洛水女神“宓妃” , 此女有多美呢:“其形也 , 翩若惊鸿 , 婉若游龙 。 荣曜秋菊 , 华茂春松 。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 远而望之 ,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 , 灼若芙蕖出渌波 。 秾纤得衷 , 修短合度 。 肩若削成 , 腰如约素 。 延颈秀项 , 皓质呈露 。 芳泽无加 , 铅华弗御 。 云髻峨峨 , 修眉联娟 。 丹唇外朗 , 皓齿内鲜 。 ”对这样的女子 , 曹植在文中表达了“思绵绵而增慕 , 夜耿耿而不寐”“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复杂心情 。 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 。
故事用连环画的方式呈现 , 绘画出作者对洛水之神的爱慕之情 , 以及人与神不能连结的惆怅之情 。 绘画者将不同的情节放置在同一个画卷上 , 洛神与曹植反复出现在画卷中 , 以树林、山石、河流为主要的背景将情节进行分割 , 同时又有相互连结 。
曹植的洛神赋词 , 词藻华丽 ,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精美传神 ,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宝石 , 两者相互辉映 , 光彩夺目 , 共同诠释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悲情故事 , 跨越千年 , 历久弥新 。
作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 , 也标志着中国早期绘画从政教的附属地位和礼仪的实用功能走向了审美自觉 。
乾隆帝对此画的评价是“妙入毫巅” 。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佚失 , 现存均为宋代摹本 , 其中较重要的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 。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本文图片

北京故宫甲本《洛神赋图》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本文图片

北京故宫南宋摹《洛神赋图》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本文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北宋摹本 《洛神赋图》
现存《洛神赋图》画卷虽为宋代摹本 , 但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顾恺之的若干艺术特点和魏晋六朝时期的画风 。 画面人物安排疏密得宜 , 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交替、重叠、交换 , 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 , 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 , 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 顾恺之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写神的绘画工力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 赋中对洛神的描写 , 如“翩若惊鸿 , 婉若游龙” ,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 “皎若太阳升朝霞”等 , 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 , 在画中都生动入神地得以体现 。
全画用色凝重古朴 , 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 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 , 而无皴擦 , 这与早期画史的“人大于山 , 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极为相合 。
此外 , 画中还出现了《洛神赋》中描绘的六龙、鲸鲵、水禽等奇珍异兽 , 各种传说中的神仙、树木、山水也是古拙奇特 , 共同营造出一个人神共处的奇幻仙境 。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本文图片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