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其所有建设博物馆,只为老物件找到一个最好的家——一对农民夫妇的文化梦

“现在疫情期间 , 博物馆闭馆谢客 。 这段时间 , 我们全家人集中精力 , 对馆藏物品进行整理归类 , 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淄博传统的民俗文化和陶瓷演变历史 。 ”4月6日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三顺民俗陶瓷博物馆馆长高顺传在电话中说 。
淄川区三顺民俗陶瓷博物馆位于龙泉镇圈子村 , 是由太河镇黑山村农民夫妇高顺传、孙守丽创办的 。 2020年12月成为淄博市首家民办非国有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
|倾其所有建设博物馆,只为老物件找到一个最好的家——一对农民夫妇的文化梦
本文图片

多年来 , 为了让珍藏的3800余件陶瓷、民俗、红色文化等藏品更好展示 , 方便市民参观 , 他们三迁其址 , 从太河镇、洪山镇到龙泉镇 , 2018年最终在圈子村找到了这么一处3层楼1500平方米的地方 。 “找到这处地方后 , 我们全家人非常高兴 , 立即把在淄川城里的住房卖掉 , 连借加凑 , 终于在专家的指导下 , 得以精心布展 。 自开馆以来免费开放 , 参观者络绎不绝 。 ”谈起当年的搬迁 , 高顺传夫妇依然非常兴奋 , “好的作品 , 就得有一个好的家来安放它 , 才能更加绽放其光彩 。 ”
高顺传、孙守丽夫妇是淄川区太河镇黑山村人 。 1997年1月 , 高顺传从新疆退役返乡 。 当看到村庄拆迁改造 , 老百姓曾使用过的一些老物件随手丢弃 , 尤其是一些陶瓷用品随意摔碎 , 感到非常可惜 。 他想: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老物件不断流失 , 且越来越少了 , 应该把它收藏起来 , 流传下去 。
|倾其所有建设博物馆,只为老物件找到一个最好的家——一对农民夫妇的文化梦
本文图片

他与夫人孙守丽商量 , 决定将这些老物件收集起来 , 更好地保存和延续当时的制造工艺和文化基因 。 从此 , 他们走街串巷 , 边打工边做些小本生意 , 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收集老物件中去 。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 他们收集的藏品越来越多 。 后来 , 他们通过这些老物件 , 结识了很多专家 , 在这些专家的精心指导和朋友们的帮助下 , 开始筹建博物馆 。 “我在家排行老三 , 名字中又有一个顺字 , 经市文物局原局长张光明对馆名提议 , 就叫三顺民俗陶瓷博物馆吧 。 ”高顺传说起起名的初衷 。
【|倾其所有建设博物馆,只为老物件找到一个最好的家——一对农民夫妇的文化梦】在筹备博物馆中 , 从前期的租赁房屋 , 到后期的购买房屋 , 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博物馆建设上 , 开始了追逐文化梦的传承之路 。
高顺传夫妇来自偏僻山村 , 交通不便 , 也没有经济基础 。 在建馆过程中 , 资金短缺是难题 , 他们就向亲戚朋友去借 。 2016年 , 终于通过省市区相关部门层层备案审批 , 至此 , 一座记录着高顺传、孙守丽夫妇心血的博物馆正式建起来 , 免费向社会开放 , 并逐步升格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 成为山东省首家农民、退役军人兴办的非国有国家二级博物馆 。
|倾其所有建设博物馆,只为老物件找到一个最好的家——一对农民夫妇的文化梦
本文图片

博物馆现有面积1500平方米 , 共分三层 , 馆内藏品自战汉到民国 , 从古代到近代 , 分三个展馆 。 一楼为陶瓷展厅 , 展出了自战汉到民国的精品陶瓷 , 共五个展室 , 一展室为嫁妆花瓶、青花鱼盘、红绿彩茶盘;二展室为红绿彩瓷枕、粥罐、红绿彩茶叶罐、红绿彩卷缸;三展室为古陶瓷制作流程、陶与瓷的演变过程;四展室为油灯、古灯系列;五展室展出当地渭土河窑的酒坛、酒罐、缸等器物 。 二楼为综合展厅 , 设置展示中心、休息室、书画展室等 。 三楼为民俗与红色文化展厅 , 民俗展厅以“衣、食、住、行”为主题 , 展出了特色农耕文化与民俗乡愁文化 。 一件件收藏品、一件件生活用具展现在人们眼前 , 让人们参观学习 , 回忆民生风俗 , 记录古老的生活方式 , 使人们追忆过去 , 永远铭记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