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合作社 多一些记录 少一些情绪

|野外合作社 多一些记录 少一些情绪
本文图片

|野外合作社 多一些记录 少一些情绪
本文图片

主唱王海洋
“不知不觉也十年了,十年也没干啥,出了两张专辑,两首单曲,仅此而已,效率奇慢 。 十年前就蹦不动,十年后更蹦不动,后面想,多一些记录,少一些情绪,有乐队计划,也有个人计划,慢慢来,我还年轻……”
野外合作社也十年了,弹指一挥间 。 主唱王海洋的这番话有些唏嘘,但也传递出不少讯息,最重要的乐队计划、个人计划,都在日程上了,而创作的方向,则是“多一些记录,少一些情绪” 。
而野外合作社十周年的第一场演出,是来广州参加“凝视的诗泉”——首届声音共和诗歌市集”专场,而在4月9日,王海洋以个人身份参加诗歌朗诵单元 。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今年35岁的王海洋,自认“微薄发量拥有者,腹肌掩盖者”,反倒是离诗歌越来越近,他停掉了之前乐队之外的工作,专心做音乐,把目标对准了叙事 。
诗歌的指引
很多人喜欢野外合作社的《复活》,本身即是诗化的歌词 。 此外乐队2019年在上海的专场,专门朗诵了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大学学财务的王海洋,一直是受诗歌指引的 。
南方都市报:还是先从《将至》聊起,当时是怎样的想法?
王海洋:一位很尊敬的人去世,刺激到我,非常难过,就想起一些国外的文学家,去世后的墓志铭都非常好,但也有一些好人,去世之后却落不到好名声,或者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都没有墓碑和墓志铭 。
南都:他对你影响还是比较大?
【|野外合作社 多一些记录 少一些情绪】王海洋:是的 。 高中的时候也读海子,去书店买了书,觉得语言都特别好,但是读不懂,随着经历的增长,开始能读懂或者能够体会到 。 工作之后读得多一些,但是比较杂,没有系统去读 。
南都:平时会去读哪些诗人的诗?
王海洋:比较喜欢的有陈东东、朵渔、王寅,也读过翟永明老师,于坚、韩东这些就不用说了,臧棣的风格我也很喜欢 。
南都:曾经用配乐朗诵的形式读过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还有机会的话你想在台上表现哪些?
王海洋:米沃什、曼德尔施塔姆、波德莱尔、迪伦·托马斯、金斯堡 。 我其实很想朗诵一些长诗,以及一些经历过苦难的诗人的诗,相对来说比较有力量 。
南都:你自己除了歌词创作,会另外写诗吗?
王海洋:类似于打油诗吧,大学的时候挺爱写的,有些也是模仿,对于诗歌写作我还是学习的阶段,但今年会有一些想法写出来,偏向于叙事题材,记录的功能,习惯性看到一些什么,就先记录下来 。
南都:声音共和的主理人拉家渡也是诗人,他认为野外合作社的创作有诗性,你怎样理解诗性?
王海洋:我从来没想过这个概念,我觉得诗歌是另外一套语言体系 。 如果你喜欢诗歌,写东西时就会搭上另外一条线,诗歌也可以是一座桥梁,让你去到另外的语言体系里表达自己 。 我想尝试的叙事性题材,像这次来广州参加诗歌市集的西娃老师,在创作上就是偏叙事类的 。
诗歌的复活
《复活》是野外合作社的首本名曲,也是乐队最有诗性的作品,每次表演都能点燃现场 。 对于这种诗歌配乐的方式,王海洋说希望可以玩得更疯狂 。
南都:《复活》的信息量很大,对你来说,直接写成诗歌配乐,与写成歌曲,怎样衡量和取舍?
王海洋:《复活》是先写出来了,发现没办法唱了,篇幅太长,结构又太随意,没办法唱就只能朗诵了 。 像舌头乐队也有《妈妈一起飞吧,妈妈一起摇滚吧》,于是就采用了朗诵的方式,录制的时候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规整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