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居》为何没能成为爆款都市剧?(图)

生活|《心居》为何没能成为爆款都市剧?(图)
文章图片

生活|《心居》为何没能成为爆款都市剧?(图)
文章图片

生活|《心居》为何没能成为爆款都市剧?(图)
文章图片

近期播出的作品中 , 《心居》是颇为特殊的一部 。 它以都市情感大剧的名义亮相 , 但细品其中三昧却能酌到不同味道 。 这部剧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 , 以“房子”为切入点 , 描绘一个上海大家庭过日子的层层图景 。 原著小说拥有不俗的口碑 , “热热闹闹开场 , 一点点散开人气”的点评 , 说的正是《心居》的海派烟火气 。 无论是2009年的《蜗居》 , 还是2022年的《心居》 , 这两部作品都是由滕华涛执导 , 海清主演 , 十多年过去了 , 观众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 《蜗居》和《心居》都具有奇观性 , 都充满了冲突 , 但《心居》却无法再重现当年的辉煌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样的变迁源于观众的成长 。
剧中都市是“漂泊”的情绪化表达
有“国民媳妇”之称的海清携《心居》归来 , 这应该是继《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之后 , 海清第四次与滕华涛导演合作了 。 来到《蜗居》海清又变成了一个伪坚强女 , 一切悲剧的由头都从她想要买房改变自己的阶层开始 , 而今13年过去 , 在《心居》里她依然在为买房奋斗 。 而这一次不同 。
《心居》从房子的“面子” , 探入上海市民生活的“里子” , 实打实地拍出家庭生活的镜像 。 四世同堂的顾家老少都重视周末的家庭聚会 。 各家生活近况与各类消息的发布 , 大家庭内大事小事的商量与解决 , 出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 但“家”还是有着包容和向心力的 , 透出居家过日子苦乐兼具的味道 。 编剧滕肖澜说 , 《心居》是以房子为切入点 , 写形形色色的人物 , 反映当下上海各阶层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 以及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的变化 。 “居”是面子 , “心”是里子 。 “心”放在“居”前 , 更多的是写人们心灵的居所 , 而不仅仅是身体的安置 。
海清谈到《心居》的理解时表示 , “这个‘居所’不见得是套房子 , 而是让我们心里比较踏实的地方 , 这个地方可以是工作 , 可以是房子 , 也可以是家人 。 ”饰演顾清俞的童瑶表示 , “《心居》其实是讲心安放在何处很重要 , 顾清俞是想找一个能跟她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 。 ”导演滕华涛表示 , “这部剧最大的核心是着重于生活和人性中温暖和善意的一面 , 弘扬正向的价值观 。 故事中有伤痛 , 但不沉湎于伤痛;有都市社会的压力 , 但侧重点更多着墨于面对压力时人物的努力和自强 。 ”
《心居》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小说 , 滕华涛执导的新时代家庭情感大剧 , 从家到城市 , 再到时代 , 成为许多中国普通家庭百态人生的缩影 。 滕肖澜既是《心居》小说的原著 , 又是同名电视剧的编剧 。 滕肖澜表示 , 小说可以娓娓道来 , 比较任性随意 , 而剧本则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 , 考虑得会更多 。 《心居》剧本创作过程总体比较顺利 。 导演、制片和策划等整个主创团队非常专业 。
在《心居》的创作中 , 滕肖澜会从周围人的生活中吸取灵感 。 滕肖澜说 , 自己写到施源(冯绍峰饰演)时会特别心酸 。 剧本里讲到他努力读书 , 希望考回上海 , 最后因为他母亲无意的失误操作 , 导致他不能回上海 。 写到这些 , 滕肖澜有所感同身受 , 同样身为知青子女 , 她了解父辈那一代离开上海的人迫切希望叶落归根的感觉 , “如果说这部作品里边有关于我自己的个人情感(映射) , 那就是施源这个人物的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