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喜剧的核心是悲剧” , 这句话在近些年来非常有市场 。 观众这样认可 , 喜剧演员们也就更加如此去创作 , 造成结果是喜剧为了悲剧而悲剧 , 最后成了让人笑也笑不出来 , 哭又哭不出来 , 只能算是哭笑不得 。
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文章图片

君不见 , 不管是春晚小品还是《欢乐喜剧人》等舞台上的作品 , 前面总是闹闹哄哄的表演 , 到最后两三分钟突然画风突变 , 角色们说出实情 , 铆足力气想让观众们再哭一把 。 但观众哭得出来吗?因为笑和哭之间根本没有合理的过渡 , 最后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煽情 。
也因为此 , 《欢乐喜剧人》常常被调侃为《煽情悲剧人》 。 试想一下 , 陈佩斯和朱时茂当年的小品《胡椒面》如果放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 , 最终得一个什么名次?
陈佩斯朱时茂早期小品不追求意义
《胡椒面》是1989年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二人表演的作品 。
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文章图片

两人当时的小品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 在春晚舞台上演出过不少小品 , 这个作品在其中并不算十分显眼 , 但特点也比较突出 , 没有几句台词 , 基本是一出哑剧 。
两个人在那之前已经演过《吃面条》、《羊肉串》、《警察与小偷》等几个大受欢迎的作品 , 这些作品大多以语言取胜 。 大概也是想寻求突破 , 这一次俩人在1989年的春晚上出演了《胡椒面》 。 除了开头和结尾 , 中间基本上没什么对话 , 但观众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 该笑的地方还是会大笑 。
【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文章图片

陈佩斯形体动作上夸张又精彩的表演 , 在这个小品中表现得非常充分 。 多年之后再看 , 还是会被他脱光膀子向朱时茂示威那一段的表演发出赞叹 。 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 , 这个片段是爆笑的 。
那么问题来了 , 这个小品表现了一些什么呢?它讽刺了陈佩斯的素质低下?讽刺了朱时茂的吝啬小气?还是讽刺了饭店服务不到位?
显然都不是 。 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太多意义的喜剧小品 , 它不教给你任何道理 , 不给你什么启迪 , 就是想单纯地逗你发笑 , 发出一些没有意义的笑来 。
小品越来越煽情
八十年代春晚上的很多相声、小品都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 比如前面所说的《吃面条》 。 据说 , 当时春晚导演黄一鹤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决定让这个小品亮相 , 有问题准备自己承担 。 事实证明 , 现场观众发出了当晚最为开心的笑声 , 这种笑显然也没有意义 。
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文章图片

再如王景愚的哑剧小品《吃鸡》 , 演的是一个人历经困难将一只鸡吃掉 , 完全没有任何讽刺或歌颂在里面 。 人们看到表演者在台上笨拙而执着的样子 , 发出了最直接的笑 。
陈佩斯|小品结尾都要硬煽情,《欢乐喜剧人》就这样变成,《煽情悲剧人》
文章图片

如果说此前春晚的作品只是把意义作为创作主旨之一的话 , 这几年的小品几乎就把意义当成了唯一目标 。 而老百姓看春晚 , 是来找意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