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文彭“画隐” ,开启中国印章的华丽转身

在中国篆刻史上,文彭被后世尊为明清篆刻流派开山人物 。他顺应时代潮流,采用石材刻印,使叶蜡石被文人篆刻家广泛地接受和使用,进而改变了文人和印工“篆”“刻”分工的创作模式,引发了印人自篆自刻的群体现象,并沿袭至今 。
在中国篆刻史上,如果要公推一位,且只能推出一位篆刻家作为代表的话,被后世尊为明清篆刻流派开山人物的文彭必定高票当选 。他顺应时代潮流,采用石材刻印,推动了叶蜡石被正式纳入印材的进程,使叶蜡石被文人篆刻家广泛地接受和使用,进而改变了文人和印工“篆”“刻”分工的创作模式,引发了印人自篆自刻的群体现象,并沿袭至今 。他的印风清峻工稳,端庄古雅,为世人所喜,从者如流,形成了文人篆刻史上的第一个流派 。清人周亮工在《印人传·书文国博印后》中说:“但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余亦知无容赞一词 。”
文彭,文征明长子 。生于一四九八年,卒于一五七三年 。字寿承,号三桥,江苏吴县人,以篆刻名世 。官至两京国子监博士 。明末印人、印学理论家朱简在《印经》中以号为派,将文彭及师法其风格的印人称为“三桥派”:“乃若璩元玙、陈居一、李长蘅(流芳)、徐仲和、归文休(昌世)暨三吴诸名士所习,三桥派也 。”他人又以地为派,称之为“吴门派” 。
作为开山人物的文彭,身后留下很多故事 。周亮工《印人传》所载文彭在南京国子监任上买下四筐石材的故事广为流传 。一日,文彭乘软轿过西虹桥,看到一老汉与人争吵 。原来某人欲购老汉的四筐石材,老汉说“石从江上来”,必须给“蹇卫与负者”付点搬运费,但是对方坚决不肯 。为平息事端,文彭说:“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 。”这位“文二代”就这样买了四筐石头回家 。“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 。”灯光冻和老坑都是青田石中的名品,石质温润细腻,当时普通民众多用于作“花枝叶及小虫,为妇人饰”,也偶有用于刻制印章 。明末刘绩《霏雪录》里说将石材引入印材由王冕起:“以花乳石刻印者自山农(王冕)始也 。”花乳石又称花蕊石,可以制砚,米芾《砚史》亦有所叙述,这是一种变质岩类 。青田石比花乳石更易受刀,镌刻时可控性强,加之佳石丰润如玉,以及比玉更为丰富鲜艳的色彩,为士人和民众所爱 。明末屠隆在《考槃余事》中说:“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 。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 。”可以揣测,文彭动心买石不仅仅是为了平息争端,或许也是被石材本身所吸引 。也可想见,文彭对青田石可为印材的特性并不陌生 。文彭早年治印以牙为质,落墨篆稿后请匠人李文甫刻成,“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 。传二十世纪抗战时期发现的“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和现藏于西泠印社的“琴罢倚松玩鹤”石章,两印都是朱文闲章,风格相近,所作篆法严谨,布白匀整,线质细劲,印底平整,一派精致婉约端庄之貌 。“琴罢倚松玩鹤”虽为石章,但从印面刀法看,此印恐怕也是与印工合作而成的 。
篆刻|文彭“画隐” ,开启中国印章的华丽转身
文章图片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明1368—1644年
篆刻|文彭“画隐” ,开启中国印章的华丽转身
文章图片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明1368—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