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科举制在我国一共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旨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使很多底层的人民能够进入国家管理层,并且使读书人能快速进入上层社会,从而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 。科举制也打破了以前人们依靠门阀氏族当官的特殊方式,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
一般情况下考试要经历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参加了乡试成为举人才有资格参见会试,而会试中会录取前三百名,被称作贡士,所有贡士有资格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 。
但是要参加乡试之前您必须要有秀才的身份,在古代这个身份的得来极为不易 , 有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能获得一个秀才的身份 , 一方面秀才是一个读书人进入仕途的起点 , 只有获得秀才身份才能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从而真正进入自己的仕途之旅,另一方面成为秀才在古代可以拥有不同于平民的特殊地位 。秀才不用服徭役;秀才可以免费在官办的县学里面读书;秀才可以穿长衫;秀才也不用给当地官员行跪拜礼,仅需作揖即可 。
要成为秀才需要参加童生考试,而童生考试 , 依次又需要县试、府试、院试三级,院试合格者成为秀才 。成为秀才参加乡试,在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就是我们熟知的解元 。成为举人可以参加会试,考中的成为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最后就是这些贡士参加殿试,考中的被称为进士,而进士的前三名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榜眼、探花 。自此这些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
百无一用是书生 。
科举是最早的社会价值观洗脑制度工具……
【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先举个例子:猴子a对猴子b说,如果你每天见到其他猴子都朝他们鞠躬问好 。3年后你就可以参加鞠躬大赛,赢了的猴子可以一辈子香蕉无忧 。
说回正题,古代老百姓人少还好,人一旦多了是很难统治的 。因为很多时候老百姓阶层是没有道德价值观这一说的 。是的你没看错 。即使汉武帝独尊儒术 ,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都是贵族的事 。
社会生产力越来越进步,人口越来越多,对生活现状不满越来越多 。阶级固化严重,没有上升通道 , 怎么办呢?所以要给人以希望,科举制度出现了 。所以要让人安于现状 , 有自信的读书吧 。所以要有社会共同道德价值观 , 大量仁义礼智信出现在戏曲说书的通俗文化当中 。
后来,大家都知道的 。因为科举,导致了很多贵族不满,然后……他自己当了皇帝在继续这一套 。
最后,科举就是一个工具 。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