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文章图片

真玩家!20年凑齐一串手串,每颗珠子至少10000块
主人说得特别好:玩儿 , 不贪多 , 不贪杂 , 一串儿最爱陪伴一生足矣!


下面咱就来说说 ,
这一万一颗的西周玛瑙 ,
是什么来头!

西周组玉佩





西周时期 , 中原各诸侯国 , 开始流行用红玛瑙珠搭配玉件作为组配 , 根据地位等级的不同 , 从颈部一直垂到膝下 。 这种组配的出现 , 与《周礼》息息相关 , 环佩U佩 , 在当时极为流行 , 出土文物也较多 。






这种组配 , 常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红玛瑙制作的扁圆珠或管珠 , 二是闪石玉加工成的动物形玉饰 , 如乌龟、蚕、小鸟等 。 西周时期中原诸国 , 使用这种珠玉组佩 , 而在齐国 , 则使用水晶玛瑙制作的串饰等 , 这是另一种风格 , 本文不再赘述 。





西周玛瑙组配 , 常常随着墓主人下葬 , 常出现在棺材内 。 在山西曲沃晋侯墓、河南三门峡虢国墓等发掘过程中 , 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西玛珠出土时的样子 。





这些玛瑙珠 , 常常与墓葬中的泥土亲密接触 , 在重见天日的一瞬间 , 它们的排列顺序 , 仍旧是按照下葬时候的样子 , 除非受到环境扰动 , 这对我们复原组配十分重要 。 了解墓葬环境 , 对我们进行珠子的鉴定 , 十分重要 。





出土后的西玛珠 , 拿在手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不变的酒红色 , 光泽内敛 , 稍微盘玩 , 美不胜收 , 这对我们鉴定新老 , 非常重要 , 要准确找到真品的感觉 , 接下来 , 我们学习西玛的鉴定 。



西周玛瑙的鉴定要点
1、看面子
所谓面子 , 就是观察西周玛瑙的皮壳 , 是否有包浆 , 是否有老气 , 是否精光内敛 , 放大镜下观察 , 是否有杂乱无章打磨痕迹(尤其截面) 。





不管是古珠 , 还是古玉 , 埋葬在古墓之中 , 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 几乎是一致的 。 唯一的差别 , 就是由于二氧化硅与透闪石分子结构的区别 , 导致皮壳的不同 。 西周玛瑙极少出现马蹄纹、指甲纹等普通老玛瑙常有的风化痕迹 , 主要还是看土咬痕迹 , 以及硬朗挺括的光气 , 精光内敛的视觉效果 。





2、看例子
所谓例子 , 就是看孔道 。 真品西周玛瑙由于穿绳的来回滑动摩擦 , 孔道内壁如水波一般 , 熠熠生辉 , 而仿品则干涩无光(鉴定要点) 。





孔道 , 也是目前仿品最难企及的部位 , 尽管也有后期打磨仿制孔道内壁的 , 但终究不能回到墓葬环境 , 总归仿不到位 。





孔道内壁 , 有时候也会看到粗细不均的螺旋痕迹 , 如下图 , 这是加工时留下的 , 不同于现代的电动钻痕 , 这是鉴定要点 。





3、看伤痕
西周玛瑙经过多年 , 难免遭受到各种磕碰 , 或者被佩绳所磨 , 或者在制作的时候被磕碰 , 会有各种痕迹 , 但是随着常年的打磨 , 这些伤痕变的圆润 , 这种特征 , 很难伪造 。





真假对比提高眼力

真假对比1


从孔道鉴定法来看 , 左侧珠子孔道内壁干涩无光 , 右侧珠子内壁水波纹明显 , 真假一目了然 。



真假对比2


真品在中间 , 假的两边站 。


当然到了后来 , 贵族们更多的用的是“赤玉” , 也就是现在的“南红” , 其天然颜色的饱和程度非常好 , 厚重温润 , 妖而不艳 , 非常符合传统美玉的审美条件 。



闲聊一下古珠的历史:一朝一风流

珠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 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 , 不论东西方 , 都对着这种装饰物充满着喜爱 。

欧洲古董蚀刻玛瑙珠


但是 , 说到国内的老珠子 , 其实也主要要分成高古(汉代以前)、中古、明清这三个时期 。

战国水晶玛瑙串饰
最出名的春秋战国“买糠还珠”、“随侯珠”的故事 , 到唐时“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名句 , 由珠玉的耀眼夺目足以瞥见盛唐时期的华贵气象 。



宋代 大理国镶珠银冠饰
到了宋代 , 珠子更是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当时杭州的城市风貌 , 其中便提及了“穿珠”这种小手艺 , 在“珠子铺”中 , 交易动辄“万数” , 当时民间对珠子的需求可见一斑 。



明清时堪称顶峰的朝珠、顶珠文化 , 珠子的材质等级更成了王公贵族表现身份等级的标志 。


我们常见的老珠子有哪些?
老蜜蜡
老蜜蜡 , 即为人们佩戴、把玩、存放传承年代久远的蜜蜡制品 , 多以老蜜蜡珠子的形式存在 , 在孔道 , 包浆 , 风化纹 , 色泽上 , 都体现了岁月的痕迹 。

流传于世的几种老蜜蜡 , 主要分为西藏传世的老蜜蜡 , 阿富汗等地的老蜜蜡 , 印度等地的老蜜蜡 , 还有欧洲等地的老琥珀蜜蜡 , 以及中国明清时期的老蜜蜡吉子和饰物 。


和田玉
远在商朝、西周的时候 , 玉的使用就已经达到了使用的第一个高峰 。



商玉珠
到了汉唐之后 , 和田玉更是成为了主流 , 不论是礼器、仪仗、生活用具 , 还是配饰 , 都广泛的被王公贵族们使用 , 玉珠更是多种多样的用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


天珠
混文玩圈的人一定都听说过天珠 , 天珠又叫做“天眼珠” , 主要产自西藏、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域 , 它的材质是九眼石页岩 , 是一种含有玛瑙成分的稀有玉石 。

最古老的天珠距今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 真正流传下来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 因为它的稀有以及虔诚神秘的宗教色彩使其一直身居高价 , 尤其让很多收藏家都趋之若鹜 。


琉璃珠
市场上可见的老琉璃珠也很多 , 年月从几十年到几百年 , 时间从古代到现代 , 地域从中国到外国 , 可谓繁多 , 但是真正年份好、纹饰精巧的老珠子很少见 。

其中 , 最有名的就是“蜻蜓眼”了 , 因其上有一圈套一圈的纹饰 , 与蜻蜓的眼十分相似 , 故此得名 。


松石
绿松石自古就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 , 清朝时 , 还被奉为“天国宝石” , 经常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

老绿松石通常被用来做珠子 , 尺寸从8至60毫米不等 , 或抛光或不加琢磨 。


藏民们对绿松石也格外推崇 , 常将其镶嵌在帽子、衣服、佩刀上 , 认为它是最好的护身圣品 , 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 , 保持一颗安然平和的心 。


老珠子:想说爱你不容易


与传统的收藏品古玉古玉、青铜器、传统字画相比 , 珠子的收藏门槛是相对较低的 , 价格区间也较大 , 几万元、十几万元一颗可以 , 几百元一件亦不错 。


而且好的珠子 , 实用价值高 , 可藏可用 , 不仅可做观赏、佩戴 , 还可投资保值 。


但也正是因此 , 市场上珠子做旧、造假的比比皆是 , 像是颜色做旧、风化做旧、蚀刻造假的手法繁多 。

颜色做旧的玛瑙


像是一些玛瑙故意做旧 , 表面做出磨砂效果 , 再将孔道与包浆做旧 , 带来沧桑感 , 是很难去辨识的 。

而对于市场上更为稀少罕见的天珠 , 更是处处充斥着假货 , 诚如一些价值二三十万的高价玛瑙天珠也可能只是仿品 。


激光刻划做成的“新天珠” , 整体上无论是光泽还是花纹都给人一种很粗糙的感觉 。

珠体磨损做旧的绿松


真正的品相好、有价值的老珠子很难有那么多完整的保留到现代 , 市面上的所谓老珠子 , 只是一个“噱头” , 大多数都是假的 , 作假方法也是做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