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农场属于哪个街道,东辛农场农贸市场


东辛农场属于哪个街道,东辛农场农贸市场

文章插图
"吃、穿、住、行" , 人之必需,它是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 。民以食为天,"吃"是第一位的,它保证了人的能量供给和生存的营养需求,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艺术也在不断发扬光大 。
说到吃,我首先想到的是猪肉 , 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 是荤菜中的首选,做法多样,"烹、炒、煎、炸、卤、熬、炖、溜……",它衍生出来的菜肴五花八门,难以穷尽 。
想到儿时,在东辛农场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 , 吃肉往往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期待,平时的吃肉机会是不多的,过年过节才能真正享受到 。
我的家住在东辛农场场部,东有东洋庄,西有西洋庄 。到东洋庄近些,去西洋庄远些,大概2里路 。场部是农场的行政中心,当时西洋是"商业中心",那有灌云县设置的供销社和食品站,春节来临前要去西洋购年货,当然 , 主要是买猪肉,还有海带和粉条 。
去西洋购年货 , 都是跟着母亲步行去的,母亲挎着篮子,我跟着跑,叫"上西洋",就是"上街" 。从家往南有大路,路两旁栽有柏树,行300米左右就到了"大门口",那是进出场部的大门,路两旁有高大的砖墩门柱 , 上方有高大的拱梁钢架,孤型的钢架上挂有醒目的大字"国营东辛农场" 。
出了大门口向右拐,是一条宽大的马路直通西洋 。马路有十几米宽,北半幅是铺石子的路,南半幅是土路,春风起 , 会扬尘,夏季来,很泥泞 。路的北面是挖的护场河,河里长满了水草,岸边栽的大多数是洋槐树,树底下还有很窄的小道 。
路的南面有一条小水沟 , 水沟过去每隔百多米就有垂直于马路的防风林,防风林之间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春季麦苗青青,夏季麦浪滚滚 , 秋季朵朵白色的棉花点缀,是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 。
供销社其实并不大,由三排红瓦的平房构成 。东边的一排房子里是卖布匹及百货的,柜台上常年有大口瓶的散装雪花膏卖,论斤两算钱,还有"歪歪油",就是蛤蜊壳里装的擦手油 。西面一排房子是卖锅碗瓢盆、煤球炉等杂货副食的 。
南边的一排房是纵向的,专卖水果,冬天常见的有杮饼、苹果、梨、山楂和甘蔗 。在我的印象中这些水果一般是生病人吃的或是送人的礼物 。
供销社的西北角是食品站 , 是个大院子 。前面是门市 , 后面是宰杀间和猪圈 , 既收购生猪,又宰杀卖猪肉 。肉案后面有木架子,横担上的铁钩子上挂满了刚宰杀的猪肉,猪肉还冒着热气 。
买肉要排队,排队时能听到屠宰间传来猪的嚎叫声,猪肉的价格是5角2分一斤,还可以买到便宜的猪"下水",但猪肝的价钱比较贵 。每次买猪肉时,我总能听到母亲对卖猪肉的人说:"师傅请多给点肥肉啊" , 在她的意识中瘦猪肉比肥猪肉差多了 。
东辛农场属于哪个街道,东辛农场农贸市场

文章插图
【东辛农场属于哪个街道,东辛农场农贸市场】回想一下,当年的猪肉真香 , 与现在吃的确实不一样,那时农户往往挑野菜喂猪,饲料没有添加剂,空气和水无污染,更为欣赏的是养猪人为人憨厚和淳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