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夜深月移 , 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 , 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嗜吮阄蘩砺裨乖苍拢骸安挥τ泻? ,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 , 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语气上 , 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为月亮开脱 , 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月有圆时 , 人也有相聚之时 。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 , 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 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
编辑本段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 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 , 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 。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 。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脱化而来的 。“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 ,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 , 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 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 , “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 , 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 。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 。真可谓“奇逸之笔” 。“其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 。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 , 写的出神入化 。
- 探究光的秘密,宇宙之光的奥秘
- 宇宙起源之谜新理论:源于四维恒星塌缩
- 宇宙是二维平面全息图,现实世界中的视觉错觉
- 植物人为什么不会老,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奥秘
- 宇宙文明揭秘 外星智慧生物发射神秘电波
- 宇宙深处发现UFO 似外星人飞行器
- 图 氟氯烃等物暗示宇宙高等外星生物存在
- 飞碟并非外星人宇宙飞船光学现象致UFO频发
- 氟氯烃等物可暗示宇宙高等外星生物存在
- 为什么说宇宙与灰尘是密不可分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