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回答虽然大体正确,但其实还是比较含糊 。关于二十四史中书和史的关系,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认为区别并不大的,认为只是一种默认习惯,既然他们都是史书,史书史书 , 自然叫史叫书都是说得通的 。
另一种意见认为的确有一些讲究,如举例春秋、左传、史记、国语、汉纪等等,分别都各有所指,纪年、记言、记国别、记事迹、记人物,史书种类多了去,体裁也有讲究 。从史记开始是打通一种新方式的通史,其实包含了编年的表 , 记君主的纪年史 , 记国别的诸侯世家,还有一系列人物的传记,他开始叫太史公书 , 是一本私人著作,所谓成一家之言 。但后来班彪班固续写就不一样了,尽管起初也是私人写,但后来班固、班超、班昭一家人都出动了,也报告朝廷,宣扬汉家威德,成为官修著作,汉书的意义不同于史记 。
三国志表面看是叫志,但实际上里面魏蜀吴都分别叫书 , 这是完全和汉书性质一样的,陈寿的做法和班固一样,也是起初自己私下写,可是为了获得认可 , 还是作为晋朝官方认可的正史 。
此后南北朝完成的史书后汉书、宋书、齐书,直到唐朝林林总总的书都一样,问题在南史、北史出现以后有了点变化,南史北史是唐朝官方的史书,是把南朝史和北朝史进行一种概括 , 这就是把史还是偏重于通史性,只不过其本纪是以国别为主,而不是断代史的本朝皇帝,如北史里面是魏本纪、齐本纪、周本纪、隋本纪等名目,但正文还是一样罗列了各代君主的姓名然后一生主要发生的事迹,和其他史书区别不大 。
所以唐朝以后的新旧五代史发生名字改变 , 正是依照南北史体例变通,实际应该更像是三国志 。正因为五代史是以北方五朝代汇总一起来编写,其实以古人后来对旧五代史称呼,梁唐晋汉周各自依然都叫书,这与三国志一样的,也和其他史书并没有区别,包括南宋陆游单独写南唐史书也叫南唐书 。而欧阳修所写新五代史,实际才更像南北史,只是单独称梁本纪、唐本纪等等 , 没有像旧五代史能够单独称梁书、唐书罗列下来 。
最后发生改变是元朝后来修史,才真正把辽、金、宋三个朝代的史书统统改名叫史 , 改变了历来延续的体制,尽管编书的应该是汉人居多,但最终定名可能出于负责的脱脱等蒙古高层对史书概念还是不大了然,导致明明都是单独的断代史书,却用了通史的总名称 。按说蒙古大官不熟悉修史传统也就罢了,明朝初期编撰元朝史书也一样犯糊涂就更莫名其妙了,而且负责的是宋濂这样大文人,更加不可思议 。但元史都知道完成的极快,基本就是元朝本身留存资料稍微编辑润色,宋濂可能根本都没上心,而且宋濂 。刘基等元朝末年过来的文人对元朝印象很好,这在他们的文集中都有明确记载,刘基最后被冷落与他怀念元朝有很大关系,所以元朝最终还是定名元史 。
最后清朝再修明史也就依样画葫芦了,而且私下个人著作对史书的名称也更加多样了,例如清朝后来出现修西夏历史,这是正史一大遗憾 , 清代史学家吴广成有西夏书事 , 正是恢复以书称呼一个断代史的传统例子,但由于西夏历史资料太过残缺,西夏书事虽然名称正式 , 可内容又是编年记事为主,所以加了一个事作为强调 。另外更早一些周春还更加标准的纪传体的西夏书,但传世不完整,也许本身就没完成 。清代还有吴任臣所写以五代十国中南方十国为主的十国春秋 , 以国别纪传为主,按说也偏像三国志,稍大的的前后蜀 , 南唐以本纪等罗列,小一些的就是传记,当然也有史料多少的考虑 , 是很难得一部史书,唯一缺点就是出自一个人,文笔也不能和大家名家相比 , 比较粗糙,而且难免有一些传说野史性质 。
- 和女朋友在一起聊天时,没话题怎么办 和女朋友聊天没话题怎么办
- 临死前的征兆 人在死亡前都有哪些预兆
- 王母娘娘是玉帝的母亲还是妻子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怎么活下来的
- 英国科学家发明出人造叶子漂浮在水面会生成清洁燃料
- 黑莓微博版本,2022黑莓5g手机
- 多位鹤壁市民反映在同一家手机店遭遇白送营销2
- 苹果广西直营店,apple 秋季活动
- 至今未收到外星人的回复 人类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
- UFO造访美海军!水下存在外星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