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为何宠信宦官解剖太监制造全过程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 , 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 。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的造反 。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 。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 。因董卓的十常侍乱政图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 。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 。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 。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 。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 。近代的俗语 , 亦称为太监 。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 。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 , 败坏政治很利害 , 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后汉书》(宋刻本)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 。”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 。通常的见解 , 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 , 宦官才全用阉人 , 那么,自此以前 , 宦官就并非阉人了 。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 。然而他这句话 , 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 。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礼记》(宋刻本)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 。《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 , 非礼不亲 。”学就是进学校 , 宦是什么呢?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 。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 。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 。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 。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 。《礼记》里又有一篇 , 唤做《文王世子》 。《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 。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 。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 。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 。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 , 在古代则是合一的 。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 。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 。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 。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 。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 。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 。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 。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 。吃了 , 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 , 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 。《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 。《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 。”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 。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 , 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 。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他是子虚乌有 , 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 , 就是为此 。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