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送外卖的38岁川大哲学硕士回到成都:火了之后各类公司抛橄榄枝 有人愿意直接投资( 二 )


陈涛表示 , “我最理想的工作还是做民办大学的老师 , 负责新闻相关课程” 。 他正打算向四川一家民办大学投递简历 , “我甚至可以把我这次经历当作非常具体的一个案例来分析 , 包括对每家媒体报道做比稿、他们的采访的过程是否遵循新闻伦理 , 他们的采访的那种问答的方式是否有追问 , 包括怎样跟采访对象沟通、先赢取信任 , 然后再一步深入等等 。 ”

4月14日 , 陈涛在浮于野书店接受采访
接受媒体采访也是他的观察
目前正探索短视频传播规律
在之前的媒体从业经历中 , 陈涛主要做文化记者 , 采写深度报道 。 但当他自己成为热点人物后 , “记者”、“外卖骑手”、“四川大学哲学硕士”、“35岁找工作”等种种标签给他聚拢了上千万的流量 , 又很快消散 。
他的采访视频被切割成没有前因后果却充斥情绪爆点的十几秒 , 而他对此并不排斥 。 他表示 , 这是不同的媒介性质决定的 , “我最初肯定也是不接受的 , 但是还是要顺应时代 , 而且我也是很早就开始刷短视频的那批人 。 ”
早在几年前 , 他就在某平台注册了视频账号 , 但疏于运营 。 在账号被盗后 , 盗号者不断更新发布“婆媳关系”、“亲情伦理”等内容 , 赚取了流量和收益 , “我当时特别气愤 , 很着急地把号找回来 , 结果发现账号还有500元的流量收益” 。 从这个故事 , 陈涛发现“流量确实直接能带来收益” 。
在这次他作为当事人的事件中 , 陈涛称 , 自己也是在做实验和观察 。 在之前和某媒体直播连麦时 , 陈涛情绪崩溃 , 哭了出来 , 随后该片段被做成十几秒短视频 , 传播效果出奇得好 。 他说 , “哭出来的时候 , 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这段会被单独剪辑 , 当时我还是慌了一瞬” 。 陈涛回忆起当时的片段表示 , 如果他是作为一个没有媒体背景的当事人 , 肯定会要求删除 , 或者要求加上前因后果的片段 , 但正是因为他有过媒体工作经验 , 他能够明白该怎么打标签 , 怎么更直截了当地传播 。

“闪送员陈师傅”陈涛此前走红视频
视频“火”了之后 , 多家媒体找到他想采访报道 。 陈涛表示 , 他是有针对性地筛选了几家媒体接受采访 , “当时有几家媒体没能打动我 , 然后我就故意把这个事拖过时效 , 过了他们就不会做了 , 我很清楚 , 现在新媒体的热点时效性只有3-5天 , 我也是在观察筛选” 。
另一方面 , 他也在某短视频平台试水 , 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才是真正受“流量”偏爱的 , 以及在不同定位的平台应该上传怎样的视频内容 。
他表示 , 当自己一本正经地谈论一个问题 , 或者科普知识时 , 数据远远没有戏剧性、冲击性的视频数据好 , “我前两天就在四川大学的草坪上拍了一个‘我回来了’的短视频 , 而我认真回应学历问题的短视频数据不到前者的一半” 。
陈涛表示 , 目前 , 也没有MCN公司找到他 , 他认为这是自己商业价值低的问题 , 但他还是坚持每天记录素材、上传一个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