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和商鞅变法后对秦国的整顿有很大关系,变法后秦国的旧贵族失去往日的影响力,其对秦国国君的影响力也变弱,相对而言,新国君上位更多的是凭借自身能力,而不是旧贵族集团斗争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昏君出现的概率 。
其二,商鞅变法给秦国划定了目标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虽然也有明君立志让秦国强大起来 , 东出称霸 , 但这种目标更多的是秦国国君的目标,而不是整个秦国的目标,秦国受国君自身能力和魄力的影响比较大 , 相对而言 , 秦国国君的目标也是比较模糊的 , 这就更容易出现昏君和庸君 。
商鞅变法后,直接把秦国打造成一辆不停歇的马车 , 整个国家都处在奔跑的状态,国君自然也是不例外 。商鞅变法给秦国定的东出目标,秦国发展方向稳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昏君、庸君出现的概率 。
其三,国民的“推动” 。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国民和秦国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牢靠,而商鞅变法后,采取的耕战政策,让秦国国民能在对外扩张中获取非常多的利益 。
秦国的国民全被绑在秦国这辆马车上 , 马车带动着国民和国君 , 如果国君昏聩不作为 , 国民都不愿意 , 他们推动国君更加进取和努力 。
如果说秦穆公、秦献公的雄才大略是偶然因素,那秦献公之后连续几代国君都是明君、没有出现昏君,除了偶然性因素 , 很大原因和商鞅变法有关系 。
商鞅变法后 , 秦国整个的来了个大改变,而且商鞅变法改变的不单单是秦国的普通国民,还改变、促进了秦国国君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
试想想,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推动,秦国没有奔跑起来,秦国的国君还是有“回头看”的机会和几率 , 这种情况下,谁又能保证秦国连续几代不出昏君呢?
秦国连续几代国君都不是昏君,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巧合,但商鞅变法同样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商鞅变法这项制度保障,秦国的国君未必不会出现昏君 。
- 民国时期的名老中医
- 春秋时期楚国什么时候称王 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称王
- 唐朝时期的三大名将 唐朝的名将有哪些
- 日本幕府时期已婚女子妆容
- 隋唐时期关陇集团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势是什么
- 抗战延安时期物价比重庆高4倍 飙升厉害
- 长平之战的主要内容
- 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
-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孙权哪个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