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朴
中国的园林艺术 , 以其严谨而巧妙的布局 , 精湛而高超的技艺 , 山明水秀的风景 , 鸟语花香的境界 , 诗情画意的精髓 , 让“鸢飞戾天者‘游园’息心 , 经纶世务者‘窥景’忘返” 。
古典园林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 最早可以追溯于商、周时代 。 史料记载商汤王“居于苑囿 , 不辍视事”;周成王姬诵“驻桐馆瑶台而理天下”;秦庄公“每出猎必驻馆宴赐”(见顾颉刚《古史辩》卷144) , 足见古代帝王于苑囿中憩养享乐 , 同时理政视事 。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历史足迹 , 从其营建立意、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看 , 先后经历四个发展时期:首先是商周至战国时代 , 这一时期的园林营造 , 以辟划、利用自然山水为特点 , 建筑物较少 , 更缺乏人文景观的构设 , 其中放养食草野牲、禽鸟 , 供观赏和射猎 。 因此 , 园林属性以囿的成分居多 , 表现为自然主义的造园手法 。
另外 , 周成王时的“镐池”、周文王时的“灵囿” , 都是凭借自然山地、水流 , 营造馆舍于其间 , 创造出可供娱情愉目的自然主义生活空间 。
其次是秦、汉至三国时代(公元前221一公元265年) , 是写实主义造园时期 。 这一时期的造园立意 , 着意于模仿自然 。 造园者已从简单地利用自然 , 发展为利用并改造自然 。 不过仍带有前一时代的痕迹 , 造园以自然为蓝本 , 追求广大 。 诸如上林苑、梁园、影娥池、昆明池、太液池、昭祥苑、御宿苑、濯龙园、毕圭灵昆苑 , 三国时代的铜雀台、芳林苑 , 都是以自然之野 , 营造广大为特点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在咸阳大建宫室 , 从而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种带有宫室的园林形式——苑 , 又称宫苑 。 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造上林苑 , 苑中建造许多离宫 , 供游乐之用 。 还在咸阳“作长池 , 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三秦记》) , 开创了人工堆山的纪录 。 到西汉时 , 汉武帝刘彻大建苑圃 , 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 建成后的上林苑规模宏伟 , 宫室众多 , 且有许多游乐内容 。 上林苑地跨长安(今西安)、咸宁、盩至(今周至)、鄠县(今户县)、蓝田五县县境 , 纵横300里 , 几乎囊括了京城长安以南、西南面的广大地域 。
【风韵|千古风韵中式园林】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 , 天子春秋射猎苑中 , 取兽无数 。 其中离宫七十所 , 容千骑万乘 。 ”可见仍保持着射猎游乐的传统 , 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的园池 。 据《关中记》载 , 上林苑中有36苑、12宫、35观 。 如建章宫、宣曲宫、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观象观、白鹿观、葡萄宫、扶荔宫、承光宫、储元宫等 。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 , 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 。 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所凿 , 在长安西南 , 周长20公里 , 列观环之 , 又造楼船高十余丈 , 上插旗帜 , 十分壮观 。
- |千古绝对,上联“孙权嫁妹有备而来”,穷书生出下联,堪称经典
- |宋朝才子的一首咏梅词,全词没有一个“梅”字,却成千古名作
- 连体裤|苏麟:公认最“懒”诗人,为求职写诗,只有2句却成为千古佳作
- 王朝云|苏轼初见12岁的王朝云,心动之后写下千古名篇,读罢让人称赞不已
- 老友|野草诗社第八院‖沉痛悼念杨巨才先生千古
- 黄姬水|妙品|晋人风韵:大家风范,信手之间爽利之气跃然纸上
- |“山雨欲来风满楼”:16位冷门诗人,留下了16句千古绝唱
- 李白|蹭流量的鼻祖!唐朝时期有人靠着蹭李白,成功名流千古
- 金陵|“对这首诗,我就是要与它死杠到底!”,结果两首诗都流传了千古
- 咏物诗|7首经典咏物诗词,一首一个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