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央视新版《大决战》播出至今 , 真实反应非常差 。 片名确实足够“大”的 , 但观众看了之后 , 始终没见大在哪 , 没看见过一个战役的大场景、大场面 , 只是从角色人物的嘴里说出了“大决战"三个字 。 有这三个字的台词 , 电视剧就可冠名为《大决战》了吗?这部电视剧就像一个小矮人 , 头上却顶着一顶大大的将军帽 , 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
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文章图片

为了洗掉各大网站、论坛上的网友真实评价 , 甚至出现了大量“五毛”、“水军” , 煞有介事地贬低三十年前上映的电影版《大决战》 , 抬高粗制滥造的新剧 , 这样的做法令人十分反感 , 极为幼稚 。 越是这样做 , 反而越增强了对比 , 两者功力相差悬殊 , 基本上是职业冠军级别吊打小区业余队的既视感 , 电影网站上老版《大决战》的评分一路上扬 , 被赞为国产战争题材的天花板之作(其实本来也是类似的评价 , 近期经过新版的反衬更加显著了) 。
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文章图片

电视剧《大决战》的编剧和导演 , 在主观上存在许多问题 , 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 虚构离奇的故事和人物 , 在手法上刻意贬低老蒋等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 。 而在演员选配上 , 只注重“名人效应”却不考虑年龄偏大、形神不具备等因素 。 细节描绘方面 , 不能根据主题的需要突出重点 , 而根据编剧和导演的知识格局与喜好 , 以大量笔墨渲染王翠云、乔三本等虚构人物 , 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和东北人民支前工作中 , 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人物 , 但编剧和导演全都不去选择(也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 却“别出心裁”地进行胡编乱造 , 让观众大所失望 。
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文章图片

《大决战》这样的题材 , 相对更适合电影版拍摄 , 电视版要拍出恢宏场面 , 对剧组要求非常高 , 而且细枝末节的东西又太多 , 很容易让人感觉不紧凑 。 新剧缺群演 , 几十人、一百人在那里冲锋 , 不说题材还以为是一场小型战斗 , 和街头群殴的区别 , 只在于拿着枪穿着军服 。 战斗人数少得让人发指 , 只能称之为连、排攻城;十几个人就能坚守阵地 , 假得离谱 。 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不够用心 , 现在电脑科技如此发达 , 很多镜头不一定非要真的那么多人 。 一万人用不起、请不来 , 千八百人总不难吧?如果做不到 , 怎敢拍三大战役这样的戏?
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文章图片

这哪里能和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相联系?这是对三大战役时期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不尊重 。 而且硬件只是一个方面 , 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以及整部剧的深度更令人遗憾 。 本来电视剧容量大 , 可以讲好更多故事 , 但该剧导演对解放战争史严重缺乏了解 。 满屏幕都是特效、火焰 , 真实的战争并非如此 。
战斗|新《大决战》:明明是小矮人,头上却顶着将军帽,怎么看怎么别扭
文章图片

很多网友把新剧称为“戏说大决战” 。 这都是客气的说法 , 和老电影比 , 新剧恐怕连戏说都算不上 , 基本上是胡说 。 卫立煌一直是杜聿明的长官 , 而且卫的军事才能也是杜信服的 , 他不会也不敢像电视中那样当面说卫总的不是 。 实际上卫的以静制动方式 , 是让东野野司感到颇为头痛的 , 虽然长远看这种方式也会失败 , 但如果国民党能在其它地方取得优势 , 那卫的战术也不是毫无根据 。 电视剧中的卫立煌上将成了傻子 , 成了中将杜聿明都敢骂的对象 , 剧情令人无语 。